第六章 师者如父顾道魁(1 / 2)

“这么好的事,今天一定要好好搓一顿庆祝一下,嘿嘿。”

侯少华放下信纸,搓了搓手掌,乐呵呵道,仿佛已经看到了一桌子美味佳肴。

虽说他们正一道不忌荤腥,但道士要修身养性,平日里吃的清淡,下山的机会又不多,早把他憋坏了。

“对了,得先和师父说一下。”

三清山门派众多,平日里纷争不少。

同是道门中人,都认为自家脉系最清晰,传承最正,可谓是谁也不服谁,但总的来说,还是以他们丹鼎派为首,这点从他们执掌三清宫就可以窥见一二。

三清山作为道教名山,是正一道的著名道场,千年前,又有道教祖师爷葛洪在此“结庐炼丹”。

是故,即使道门各派喜欢吹嘘自家跟脚,动不动就是祖师爷王重阳、张三丰、吕洞宾怎么样,有多大的功绩云云,在三清山上也是对他们丹鼎派尊敬有加的。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师父的作用,三清宫现任掌门,三清山正一道公认的管理者,丹鼎派魁首顾元鸿在道门中可是鼎鼎大名,是真真的谪仙,据说在三清山中修道数十载得仙人垂青,腹中已修成金丹。

道门之术,本就玄乎,“道教高人”层出不穷,一着不慎,道籍有载的高人名士被当成江湖骗子也是难免的,若没有几手真功夫,如何能服众?

顾师父能荣居南派正一道话事人这么多年,可见本事了得。

齐少华对道门修行的繁琐事务不甚了解,但早年间也没少听那些个师叔师弟们吹嘘掌门,那漂亮话说的,直听的那些年纪较小的小道童摇头晃脑、神往不已。

道教高人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显圣异象,以之作为自己天人合一,得神仙赞许青睐的征兆,这些征兆有些越传越邪乎,简直变成精怪传说一类的故事。

作为这一代修道之人中的佼佼者,师父的事迹倒也不少,最有名、流传最广的就是丹成出飞龙,据说师父年轻时曾在“巨蟒出山”处置鼎炉炼丹,炼制了足足七七四十九日,等到第五十天清晨第一缕阳光出现的时候宝丹方成。

打开丹炉的一瞬间炉中金光大盛,照耀的天空五彩斑斓,三清山内外十几里都瞧得清清楚楚,这还不止,丹香连绵数十里,山脚下那些个农户都道是神仙手段,啧啧称奇。

最离奇的还在后面,据说师父从炉中取出宝丹的一瞬间,偌大的天空都被乌云笼罩,狂风呼啸不止,抬头一看,竟是一只百丈飞龙自山中飞出……

这些事情或许有所夸大,但空穴来风,它也得有穴是不是?

这样的高道,即使是在同为道门圣地,号称道教祖庭的龙虎山,也是备受推崇的,早年间,天师府的人可没少邀请师父前往龙虎山开坛设法、传授道法。

至于师父最擅长的符箓之术,他们反倒不敢多提,须知这都是各门各派的看家本领。

平时里都捂的死死的,生怕叫人看去,又怎肯叫外人学去?还是同样以符箓之术出名的天师一脉。

不过这都是外人眼中的师父,齐少华伴顾元鸿多年,早知他的脾气与秉性,绝不像同道中人口中说的那么超凡出世、无欲无求,至于什么仙家气质、飘然若仙,那更是扯淡。

自己这个师父,可真是潇洒极了,高兴的时候你对他不理不睬,哪怕故意出言堵他,他也绝不皱一皱眉头,心情不好,脾气上来的时候,哪怕你低眉顺眼、恭敬有加,也少不了被他阴阳怪气一顿。

齐少华当了他这么多年名义上的徒弟,倒也有了些眼力见,知道看他脸色行事。

眼下一听要去找他,齐少华心里说没有不愿意那是不可能的,但丑媳妇总得见公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只能希望他老人家今天心情好、正常点,别拿他小子开刷。

这个久经沙场,面对尖牙利爪也能淡定自若的少年,此刻却着实做了番心理建设,最后叹了口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