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声东击西,敌寇,一网成擒!(1 / 2)

“叮叮哐哐”金属的敲击声响了整整一上午。

朱高煦走进一间倒罩房,便见一个袖子挽起、骨骼粗壮的大汉正在打磨着东西,旁边的炭火烧得通红。屋子里还站着王大锤和几个学徒,他们先看见朱高煦,便急忙弯腰行礼。

“哐!”又是一锤击打到砧板上。

王大锤转头道:“李军匠,王爷来了。”

那李军匠这才转头看了一眼,放下工具,抱拳行礼,却没吭声。

朱高煦在北平其实这几日也没闲着,一直想做些什么。目前正在打仗,如何加强己方的力量成为首要目标,他把目光放到了升级火器上,

虽说朱高煦前世对火枪的制造工艺一窍不通,但是火枪最重要在于制作出好的无缝钢管他还是清楚的。

“快弄好了么?”朱高煦指着外型丝毫不圆的钢管问道。

李军匠道:“回王爷话,要想打磨的内壁圆润光滑,像王爷要求的那样。小的只能慢慢打磨,工夫费得多,最少还要半个月。”

王大锤道:“王爷,李军匠是俺小时候就认识的人,您可放心,他是北平最好的军匠,一定能达到王爷您的要求。”

好家伙弄一根枪管,还不知道好不好使,就得花上二十来天,这还是北平最好的军匠。朱高煦万万没想到他排队枪毙的梦想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估摸着至少是靖难结束之前是指望不上了。

“叫甚名字?”朱高煦随口问道。

李军匠抱拳道:“小的就叫李军匠。家父是军匠,小的也是军匠。”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大明太祖把天下人分得貌似井井有条,匠籍的就一直是匠籍。子承父业,保证人力来源,光是轮流为朝廷服役的匠籍人员就有三十多万人,另外还有几倍人数的杂役。问题是不给与人选择,那么这个社会就像死水一样腐败下去。

他转头对刘永成道:“吩咐厨房的人,给他们的伙食加个荤菜,干力气活就得吃好。”

李军匠抬头看了朱高煦一眼,“小的谢王爷恩典。”

就在朱高煦看得兴致勃勃时,突然韦氏进来说道:“王爷,燕王府来人了,叫王爷马上去燕王府前殿商议军事。”

韦氏让一起来奴仆丫鬟们,帮朱高煦换上武服,披好甲,准备好了便去议事。

出门前,韦氏忍不住喊道:“王爷,出征要小心啊。”

看着她那担忧的目光,朱高熙点了点头。

他带着随从,一路骑马去燕王府。

及至前殿,陆续来了十几个文武,大伙儿分高低秩序站好。不多时,一身戎服的燕王也进来了,在上面的公座坐下,大伙儿纷纷上前行礼。

朱棣先看向朱高煦,说道:“这回俺率军攻打辽东,高煦便不用去了。”

高煦顿时一愣,感到十分意外。他出门前,从来没想过自己不用出征的问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