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影憧憧(1 / 2)

晨光初破,紫禁城的天际线被染上了一抹淡淡的金色。雾气缭绕,宛如轻纱般缠绕在古老的宫墙之上,为这沉睡的宫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贵妃娘娘的寝宫,近日在这片朦胧之中显得格外幽静,仿佛与世隔绝。

她站在窗前,目光穿透了这层薄雾,凝视着外面苏醒的世界。然而,她的内心却早已掀起了波澜,她吸取了过往的教训,行动变得低调而隐秘。她明白,这场游戏需要耐心与智慧,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她的内心波澜不惊,但计划却在悄然中展开。

御医房的门前,她停下了脚步,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药材的香气,那是岁月沉淀的智慧和力量。她轻轻推开门,步入了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药柜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药瓶,墙上挂着历代御医的画像,每一处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

贵妃娘娘的目光在房内扫视,她需要找到李御医,那个为寻找老佛爷回春散秘方的关键人物。她的步伐轻盈而坚定,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因为她知道,这是一场关乎智慧和耐心的博弈。

她的内心充满了期待与紧张,但表面上却保持着高贵与从容。她知道,只有赢得李御医的信任,才能助力雨蝶在宫中的地位添砖加瓦。她的计划,如同这御医房中的药香,悄无声息却又无处不在,暗暗等待着时机成熟。

贵妃娘娘轻移莲步,她的到来宛如春风拂过湖面,激起了细微的涟漪。太医们依旧埋首于泛黄的医书,或在纸上记录着什么,他们专注的眼神似乎并未察觉到贵妃的到访。然而,在这专注的氛围中,贵妃的目光却如利剑般穿透了空气,直指李御医。

李御医正凝视着一本《神农本草经》,他的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当贵妃娘娘的声音轻如细丝地响起时,他猛然抬头,目光瞬间凝固,脸上的表情由专注转为震惊,他完全未预料到贵妃娘娘会亲自莅临此地。

李御医见贵妃娘娘翩然而至,连忙行礼道:“娘娘驾到,下官有失远迎,不知娘娘此来御医房,有何吩咐?”

贵妃娘娘轻摆罗袖,面带微笑,语气温和:“李御医不必多礼,本宫此来,乃是听闻老佛爷近日身体不适,特来看看御医房是否有需要本宫助力之处。”

李御医心中一凛,却也恭敬回道:“娘娘关怀备至,下官代老佛爷谢过娘娘。老佛爷的安康,自是下官等御医之责,不敢有丝毫懈怠。”

贵妃娘娘微微颔首,又道:“本宫听闻李御医对《神农本草经》颇有研究,想必对回春散的研制定有独到见解。本宫宫中有一宫女雨蝶,对药理亦颇有涉猎,或许能助李御医一臂之力。”

李御医闻言,心中虽有疑惑,但面上仍不露声色,答道:“娘娘慧眼识才,雨蝶宫女若能来此,定能为回春散的研制添砖加瓦。”

贵妃娘娘轻笑,语气中带着一丝得意:“既然李御医也认为如此,那本宫便将雨蝶宫女送来御医房,以助李御医早日解开回春散之秘。”

李御医再次行礼,心中却暗自警惕,贵妃娘娘此举,或许并非出于对老佛爷的关心,而是另有所图。他必须小心应对,以保御医房的清正与老佛爷的安康。

贵妃娘娘轻轻点头,示意李御医不必多礼,随后便转身离去,留下李御医在御医房中,思绪飞扬。

御医房内,太医们依旧忙碌,“李大人,您看这人参,是否适合老佛爷的体质?”一位年轻的太医问道。

李翰林定了定神遂轻抚胡须,沉吟片刻后回答:“人参乃大补元气之品,但老佛爷体质偏弱,需辅以黄芪以固表,当归以补血,方能相得益彰。”

在御医房的一角,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药柜,每格都贴有标签,标明了药材的名称和特性。药柜旁边,是一套精致的铜制研钵和药秤,它们是太医们配药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张大人,您看这何首乌,是否需要再研磨得细一些?”一位太医手持研钵,向另一位资深的太医请教。

张大人接过研钵,仔细查看后点头:“不错,何首乌需研磨至极细,方能更好地发挥其滋补肝肾、乌发强筋之效。”

在御医房中央的药炉上,炉火正旺,一位太医正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火候,他知道,火候的掌握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火候不宜过大,以免破坏草药的活性成分。”他自言自语道。

在御医房的另一侧,几位太医正围坐在一起,讨论着秘方的配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