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归乡(1 / 2)

不曾想,今年已经是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七个年头,过了今晚就是第八个年头了。

看着窗外房檐下挂着的红灯笼,庄永心中不由感叹起来。

“永儿,永儿。”

听到庄儒的呼喊,庄永跑到他跟前,笑嘻嘻问到:“祖父大人,可有什么事情需要孙儿效劳?”

“练了一年多,你的字也算是能拿出去让人看了。”庄儒指了指书案上的红纸,对他道。“咱们院中包括大门上的春联,都交给你了。一是对你写好字的奖赏,二则也是考考你的声律能否应用。拿去写吧。写完了以后让永安帮着你贴到大门上去。”

说罢,也不管庄永答应不答应,拿起一本《论语》施施然走开了。

看着侧卧在床榻上开始看书的自家祖父,庄永只能给他竖一个大拇指,看看这甩手的理由,咱不得不佩服啊。

可是,自己又能怎么样?接着呗。

将裁好的春联红纸带回到自己房间,庄永就开始思考起来。

自从五代十国时有人在桃符上写上联语后,写春联的习俗就慢慢传了起来。

写春联不难,难的是如何符合意境又满含祝福。

“福满门庭春气暖,源清流远岁华新。”

横批:喜迎新春。

“永安叔,这一幅贴在大门外。”庄永召来永安,吩咐到。

正堂大门上写的是:“一帆风顺吉祥宅,金玉满堂福进门。横批:吉祥门第。”

他自己房门外贴的则是:“书海泛舟祥风起,学林漫步瑞气随。横批:步步高升。”

永平、永安门外贴的春联写到:“春回大地百春艳,岁乐人间万事昌。横批:平安是福。”

看到这幅春联后,永平、永安两人是笑得合不拢嘴。

至于“树木兴旺”、“川流不息”、“小心灯火”等现在没有,但是在后世特别常见的小春联,庄永也随手写了出来,贴在了树木、水缸和灶台旁边。

陈氏看到这些春联,直夸自己孙子聪明。

陪着自己祖父祖母热热闹闹过了一个春节后的初六日,庄永就在永平的陪同下,收拾行囊往老家许州而去。

“就不能过了元宵节再走吗?”走的前一天,陈氏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忍不住说到。“要说这县试也是的,就不能放在三月再考吗?”

庄儒道:“你在说什么胡话。抡才大典,乃是国家大事。国家自有制度,又岂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若不是想着过年,永儿早一个月就该回去的。如今回去,已经算是晚的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