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2 / 2)

  于是秋羲顶着几人直勾勾的眼神,将最后一片涮好的肉卷放进嘴里。

  果然人间美味。

  第132章

  午饭后,秋羲收拾片刻便带着宁无畏等人去找曲河县知县蔡集。

  巡捕官领着秋羲等人来到一段杏河道边,这里正有不少民夫和差役在抬着装有碎石的竹笼修补河堤。

  秋羲眼神好,抬头就瞧见在沿河勘测河道的杨玉升,他身边还跟着一名身穿官服的男子。

  那名官员身材壮硕,看着像一位常年劳作的朴实农夫,可不就是曲河县的知县蔡集。

  蔡集一边跟杨玉升说着什么,一边还时不时抽空提醒一下正在修复河堤的民夫和差役小心脚下,民夫们更是干得热火朝天,脸上丝毫看不出被征来做劳役的怨怼。

  河堤那边有人远远望见这头来了一队人,立刻便禀报给蔡集,蔡集朝这头看了一眼,当即便提醒杨玉升一声,两人暂时放下勘察的事,都朝这头走来。

  几人互相见礼后,秋羲才朝杨玉升问道:“杨大人,曲河县的河道情况如何?”

  杨玉升回答道:“曲河县的河堤每年都有及时加固,暂时还不用太担心,只是这边的河道曲折处太多,导致泥沙堆积河床抬高,如果不加以疏通,再过十来年恐怕这一段河道就会彻底成为悬河。”

  再过十来年蔡集这个现任知县早就调走了,但疏通这种经年累月沉积的河床泥沙也不是个小工程,一般得过且过的地方官可不会愿意在自己任上花这么大功夫为后来者“种树”。

  秋羲于是转头看向蔡集,问道:“不知蔡大人可有对策?”

  蔡集一副老实人的样子,看着像是朴实的庄稼汉,若不是秋羲提前看过沈锦之那边给的消息,他是半点也瞧不出这位能面不改色地从当地豪绅手中捞出那么多银子。

  “下官确有些想法,”蔡集朝秋羲拱手道,“杏河是曲河县百姓赖以生存的河道,百姓不论饮水灌溉还是捕鱼行舟都离不开杏河,若是过几年这段河道成了悬河,百姓恐怕年年都要遭受水涝之祸。”

  蔡集见秋羲听得认真,这才继续道:“下官打算等水退去后,先派人手清理河中堆积的泥沙,不过却是个需要常年坚持的任务。”他顿了顿,又道,“下官还想等杏河到了枯水期,再从旁边挖通一条支流,如此既可以为这段河道分流,又可以扩大杏河的灌溉地。只是下官于这方面无甚建树,还需劳烦杨大人帮忙定个章程。”

  秋羲仔细观察蔡集神色,见他这番话不像是用来敷衍自己的场面话,反倒是真有此意,于是秋羲听完点点头,道:“蔡大人能未雨绸缪,为曲河县百姓思量深远,是当地百姓之福。”他说着便看向杨玉升,道,“依杨大人之间,这段杏河道可能开凿一条支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