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184(1 / 2)

  大齐的会试实行南北卷制度,起因是大齐立朝后皇帝开科举,结果好几届下来都是南方来的考生金榜题名者更多。

  因为南方大部分地区相比之下物产更丰饶,百姓富庶自然文人更多所以文风更甚,北方则大部分州府处在苦寒之处,百姓物资相对更匮乏,自然文人也更少。

  会试时两边一聚头,南方考生便占据了压倒性优势,拿下的金榜名额稳超半数,最盛时甚至能十中取七甚至取八。

  后来大齐朝廷便推行了南北分卷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虽然南北卷的考官都是一同阅卷,但南卷试题更难,北卷试题更易,这是所有考生都知道的不成文规矩。为此事,南方几乎每三年都有官员上奏弹劾,但弹劾悉数无效。

  秋羲在国子监进学,按理说国子监在京城,监中考生都该考北卷,可秋羲户籍落在清州府下辖的清阳县清溪村,清州府考生该考南卷,所以秋羲拿到的是南卷。

  柳郁那边则是柳家祖籍在清州府,祖上和柳郁的外祖父吴老爷子一脉是世交,当年柳郁的父亲柳怀仁高中后,吴老爷子便将女儿许配给他,夫妻二人有吴老爷子的帮助便在京城安家,所以柳郁虽然一直在国子监进学,这次拿到的同样也是南卷。

  大齐会试的考试内容和乡试一样,都是第一场考一篇经义和一篇“四书”义,经义在上午,“四书”义在下午,一个五百字一个三百字。只是乡试和会试之间的难度不一样,会试考题内容会更加生涩,甚至考生运气不好还会遇上喜欢故意出刁钻古怪题目的主考官。

  秋羲这个血统纯正的理科生经过院试和乡试的打磨,现在已经面对八股文的兄弟齐八段已经是信手拈来。

  发卷的铜锣声敲响后,秋羲从官吏手中接过试卷填好户籍和姓名,打开试卷一看,发现是居然和乡试一样又个截搭题。

  难道京中的主考官都爱出这种题?

  科举每三年开一次,每次各州主考官从乡试开始便要绞尽脑汁构思考题,而四书五经字数篇幅是固定不变,长久下来再难的题目也有可能与前人出过的撞上。

  所以后来就有主考官灵光一现想出了这种怪异的截搭题,选取不同经书上毫不相干的词句进行组合,杂糅出一个全新的文题。

  截搭题刚出现时可谓大杀特杀干掉好几轮的秀才举子,如今的考生见的多了,反倒觉得寻常。只是文题类型虽然寻常,却不代表所有考生都能准确找出文题中涉及的词句出处,就更不用说怎么整合这些不相干的东西了。

  不过这倒难不倒秋羲,他不仅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包括前人对四书五经的注疏传笺也了熟于心,提笔蘸墨便在草稿纸上开始破题写文。

  离中午还早,秋羲便已经誊好文章。

  作为一个体贴的文明人,他睡了一觉起来听着周围的考生都开始做饭,这才撸起袖子从身后的考篮里翻出自己的装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