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本堂(二)49(1 / 2)

朱允熥被两个小屁孩天真的眼神看的很无奈,心理年龄三十多的人了,还要叫两个小屁孩叔叔,这叫什么事儿呀!

想到还有一个宝庆公主三年后出生,朱允熥不得不在心里感慨:爷爷啊爷爷,生孩子这一方面你也是千古一帝。

“哈哈,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二十四叔和二十五叔啊!今天老的匆忙,没带糕点,下次一起补上!”

“这段时间熥哥儿都不找我玩,只有二十六这个小屁孩陪着,一点都不好玩!”

“为什么啊?”

朱允熥还真好奇了,同龄人不是更能玩到一起吗?

“他小屁孩流鼻涕,脏死了!”

朱允熥无语,好像你不是小屁孩似得。

“熥哥儿,刚才本皇叔听说你要改大本堂的规矩了?”

朱权看朱允熥被两个小屁孩缠住没工夫搭理他,不满起来。

两人年龄差不多,以前一起调皮捣蛋,现在朱允熥搬出去了,他还没有就藩显得无聊。

“嘿,十七叔,不用强调你是皇叔了吧?咱这不是看你们不用上朝羡慕的嘛!只是随口说说,随后说说”

“咳咳”

就在朱权还要说话的时候,方孝孺已经拿着戒尺准备授课了,看这些贵人没完没了,显得不耐烦。

大本堂的规矩他们还是懂的,看先生准备上课,马上回到自己的位置,朱允熥的位置被调整第一排最左侧,身份地位的变化,连座位都变化了。

还是方孝孺专门告诉他的,后面还有一些人和他差不多大的,还有比他小的,估计就是藩王子嗣了。

那个小胖子他早就注意到了,估计就蔫坏的朱高炽了,他对朱高炽还是很满意的,这几年这些诸王子嗣要留在应天,他想好好接触接触。

朱高炽可不是简单人物,可以说朱棣五征大漠,要是没有朱高炽监国,他都不可能成行。

朱棣的想法是打残异族,著《永乐大典》都是为了死后对朱元璋表示他当皇帝更合适。

朱高炽对《永乐大典》不排斥,他知道这部巨著的意义不仅仅是丰功伟绩,集百家所长,造福万代的大事。

可他反对穷兵黩武,认为最重要是休养生息,粮草充足的情况下他不反对北征,可问题是财政并不富裕。

朱允熥的眼光看来,朱高炽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洪武年间好不容易恢复点元气,四年的靖难又伤了元气,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北征漠北,哪个不要钱?

更何况有明一朝,天灾频繁,朝廷没钱万一出现天灾人祸怎么办?难道重新陷入前元末年的乱世吗?

朱高炽是一个内政高手,这一点毋庸置疑。

“今天讲授论语颜渊篇,问大家一个问题: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何解?”

方孝孺看大家左顾右盼,不与他对视,看到朱允熥心里一动。

“吴王殿下,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出自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学生的理解孔圣人认为国家的稳定和强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充足的粮食、强大的军队,百姓的信任,三方面缺一不可!”

“细说”

方孝孺对朱允熥的回答是满意的,以前听说吴王朱允熥不学无术,最近朱允熥的表现让他怀疑传出不利于吴王言论的人居心不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