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关于情报系统的构想45(1 / 2)

至于纪纲知道沈远宜的存在同样不重要,适当的给纪纲和蒋瓛透露还有一条他们不知道的情报线是有必要的。

这就是限制他们的枷锁,不至于让这两人变成脱了缰的野马,这两个人的能力是有的,不然不可能分别得到洪武、永乐两位大帝的重用。

最后他们是替死鬼也好,阴谋作乱也罢,他并不在意,毕竟那些事儿还没发生,他在意的是尽量让两人知道敬畏,以后用到几人的地方太多了。

三条线各有各的作用,相辅相成互相监督,服务于他。

朱允熥的设想里,暗中情报机构是两个,纪纲和沈远宜这边,沈远宜适不适合经营情报战线,到时候再看。

纪纲负责官员监督,各府县都要纳入监督体系,改革官员俸禄后还要监督贪污受贿。

现有俸禄确实过低,可哪怕提高到那个程度都避免不了腐化问题,贪欲是无穷的,只不过有些人能保持初心压制贪欲,有些人就是为了升官发财。

他可不想出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情况发生,虽然不能根治,最大限度拔出贪官污吏还是可以的。

同样纪纲个的这条线只有奏报权,没有审讯权,审讯权归刑部。

他们只需要提供证据即可,这里面的操作规程朱允熥还没理顺。

沈远宜这一条线主要针对民意,地方性的特殊问题,官员不作为,士绅欺行霸市、欺压百姓这些方面。

朱允熥还有引导舆论的想法,现在的大明底层百姓的舆论掌握在士绅手里,大明的布告传到地方,大多数百姓不识字,所以读书人和士绅掌握了解释权。

这不利于他以后的改革,只要他推出官绅一体纳粮,士绅和读书人肯定不愿意,毕竟免税多好?

再有百姓为了避税挂靠在他们名下,时间一长,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霸占田亩。

因为鱼鳞图册上注明的是他的土地,只有这样投机分子才能合理避税,但凡士绅想侵吞田产,百姓告官都没用。

士绅一体纳粮肯定会遭到文武士绅的强烈反对,这时候想把这个件事情顺利推行下去,百姓的支持至关重要。

否则政策被歪曲解读,百姓被煽动起来造成民变,那就大事不妙了。

勋贵这边还好办,他们无外乎要钱,商会成立后把这些人纳入里面,占据股份,到时候让他们纳粮的难度应该会降低很多。

文官不一样,他们又当又立,家里的下人经商赚取银钱,他们表现的鄙视商人,压制商业繁荣。

所以舆论是很多改革的利器,朱允熥甚至认为只要他取得舆论的引导权改革就成功了一半。

“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能促进人口增长,为商业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势必要推行。

现在的文官还没有彻底僵化,建国初期是最好推行改革的时候,他爷爷估计也会支持这个决定,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一般不会拒绝。

明初读书人缺乏,为了鼓励读书人朱元璋才给了这么多的优待,现在已经立国二十五年有余,文风开始兴盛,朱元璋那边的阻力会减少不少。

他现在需要的是个契机,这个契机很重要,为了让朱元璋下定决心,他把这个契机放在孔家身上。

这还是见到孔讷的时候临时起意的,因为他想起张岱的记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