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民意”(改)42(1 / 2)

身份的变化自然会迎来隔阂,虽然勉强入席,可谈天说地的感觉已经没了,三人说话带着拘谨,哪怕吃饭都不是那么随意了。

朱允熥一说话,三人马上做聆听状,让朱允熥实在无趣的紧。

虽然他能够理解这种心理状态,前世的他何尝不是这样,陪领导吃饭哪次不是小心翼翼的,更何况还没有这么大的地位悬殊。

“彦声、子棨、崇壁,你们三人学识本王颇为欣赏,以后就留在王府吧!安心读书,潜心学问,等待科考!如何?”

“是,殿下!”

吴王亲自招待招揽,他们不是不识好歹之人,出身寒门处处碰壁,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没理由错过。

至于陷入夺嫡之争?他们自问还没有这个本事,只是一个学子,哪怕步入朝堂他们也没资格参与。

“胡六,让夏长史安排三位学子,务必照顾妥当!”

“是,殿下!”

“学生告退!”

朱允熥看着三人的背影,又有三人入府,虽然三人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痕迹,学识方面是不差的,差的是机会,这次他准备他三人机会,剩下的就看这三人的了。

翠玉楼梅字一号房

孔讷对朱允炆的学识以及进退有度很满意,与下一任皇帝搞好关系,这样的事情他并不拒绝。

大明立国时间并不长,朱元璋这位草莽出生的帝王铁血杀,相比较而言亲近儒家的朱允炆是个很好的选择,有利于文官地位提升,他们孔家之所以屹立不倒还不是因为圣人世家,地位超然吗?

“殿下学识渊博,谦虚谨慎,以后一定大有作为!”

“衍圣公过奖了,学生从小读四书五经,尊崇圣人德行,今与衍圣公畅谈,不胜荣幸!

二弟允熥得勋贵支持,实力雄厚,允炆势单力孤,衍圣公何以教我?”

孔讷一怔,这是逼他表态吗?勋贵出于草莽,吴王朱允熥他还没接触过,可闻其言,观其行必不是简单人物。

朱元璋子孙里朱允炆虽然行事鲁莽,可恰恰说明城府不深,以前的事情他也知道不少,一个亲近文人的帝王对他们更加有利。

他可不想下一任皇帝还是朱元璋似的人物,三大案他孔家门人损失很大,很多投靠孔家的士子遭到清洗。

如果朱允炆继位,他孔家在明这一朝必能保持超然地位,到京城好久他已经很很多文官接触过,都偏向于淮王,认为淮王有利于文官地位提升。

“淮王殿下宽心,文臣士绅之心即为民意!”

孔讷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便闭口不言。

千年以来,他们孔氏一门屹立不倒自然有他们的处事法则,严禁参与夺嫡之争就是铁律。

不过适当的帮助还是可以的,至少民意这方面他们还是有能力的。

其他方面他们也爱莫能助,毕竟他首要考虑的是家族利益,家族传承大雨天,千年以来无数大家族灰飞烟灭,哪怕雄霸几百年的“五姓七望”都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

他们凭借什么流传到今日?还不是不卷入朝堂之争,识时务,所以才能纵观王朝心衰更替,还能保持超然地位吗?

只要不动他们的基本盘,圣人地位和曲阜地界,其他的并不关心。

当然为人地位越高,他们的地位越稳固,这也是追求的目标,只不过是次要目标而已。

朱允炆大喜,这就是他要的结果,他并没想过孔家亲自下场,只要能适当提供帮助就够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