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四才子”39(2 / 2)

“马兄、李兄,你们错了,衣着代表家境不碍学识”

“还未请教两位?”

“小可林环,字崇壁,见过李兄!”

“小可曾棨,字子棨,见过李兄!”

“在下马乐,字彦声,见过李兄!”

朱允熥已经说被三人的名字怔住了,居然是他们三个,难道真的是文人相惜吗?这三个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可他清楚啊!

三人是永乐初年的三位状元,都是人才,虽然没有像“三杨”一样留下华丽的一笔,可能成为状元那就不简单,至少悟性和学习能力就不是盖的。

虽然离成为状元还有十几年时间,可现在除了林环其他人的学识已成,其实那时候的寒门子弟成为状元的人少之又少的。

成为状元那更是凤毛麟角,多数人的学识并不比状元差,只不过挡在了一个环节就是策论。

古代的策论有专门的写作格式,需要套模板,寒门子弟连策论是啥样都没见过,更何况皇帝关心的实事了。

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实到了明清这一点已经好了太多了,至少你读书的限制就少了很多,要是在宋以前,除了作为权贵的门客才有机会外,几乎绝了寒门出贵子的可能性。

唐朝名相马周最开始不也是别人的门客吗?为常何家里,马周替常何撰写奏章提出利国利民二十多条建议,这才进入李世民的视线,成就寒门出贵子的千古佳话。

虽然朱元璋堪称屌丝逆袭的惊天代表,可文人的世界还是没有太多的办法,朱元璋不知道泱泱华夏,人才数不胜数吗?

当然知道,可选拔机制就是这个样子,他没办法解决;朱允熥微微一笑,看来他的运气不错嘛!有好事今天不出来,肯定遇不上这三位。

随后四人针对典籍展开讨论,朱允熥来自后世那个自媒体兴起的年代,信息大爆炸,很多典故都能说上一二,还能提出独特的见解,让三位叹服。

讨论的深入朱允熥确实融合了进去,可他知道自己的水平,这时候的读书人可是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存在。

他当然没法比,所以他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至于画龙对象,当然是其他三人了。

朱允炆也在梅字二号房居高临下观察下面的学子,当然他的目光被那些华服学子吸引过去了,这一点并不奇怪。

他出生高贵,外公家在儒林地位不低,对寒门和豪门的存在并没有那么大的感触,他想找到几个人才供他使用目的就达到了。

这段时间读《资政通鉴》收获很大,这本位宋朝皇帝打造的“治国教科书”启发很大。

选人用人方面,他也不再一味地拉拢朝臣,准备着手建立自己的亲信,朝臣的可信度往往没有自己培养的忠诚。

这本旷世奇书告诉他,人性是最难以把握的,哪怕最亲近的人都可能背叛,更何况是其它人。

里面让他对一千多年的历史棋局,十六个王朝的心衰更替更加明白了功、名、利、禄,这四个字。

他现在一无所有,所以詹徽不是她可以拉拢的,哪怕他许诺的那些都是无根之萍,听起来高大上,其实食之无味。

反过来说他不能给这些人提供利益,因为他还不是皇帝,同时他也明白前段时间对王叔的态度是多么的愚蠢。

《资政通鉴》让他洞悉人性,看透人心,他已经不再单纯,好弟弟等着吧!咱们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