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学(1 / 2)

“侑哥太过誉了,些许微末之道,老朽本就想着把家业传给烨儿的,之前还怕他没耐心听,有侑哥和伽哥一起,想必烨儿总是能听进去一些,不至于将来被蒙蔽。”白老爷子笑呵呵地说道。

生意达人说话就是好听,明明帮了你,这么一说,反而像是你帮了他,曹侑感慨了下,只是人家虽然是这么说的,但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以后就不联络了吧?

“白公太谦虚了,这等情义,我们兄弟必然是要记心上的,烨哥儿和我们自小一起长大,自是同气连枝,都是盼着他好的。”曹侑还是没白老爷子那么老练,说的也不够圆滑。

不过,白老爷子也是理解,十三岁的少年,能这般聪慧已经非常了得,自家外孙能和这等人物结交,自然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于是,他也毫无保留,将自己多年的经商经验和经商之道的思考,一一道出,三个少年有所疑问的,也都尽心解答。只是毕竟上了年纪,精力没少年人充足,每天只能分上午和下午讲解,共两个时辰,花了五六天,才大致讲了一遍。

曹侑三人也是听得认真,用心记着——嗯,拿笔记起来。

因为曹侑在后世接触的信息多,白老爷子讲的大部分,都是听了便是懂了,比如怎么利用信息差、错了该怎么止损掉头、怎么利用资本冲击等等(是曹侑自己总结,不是白老爷子用词这么现代),只是自己操作时需要再琢磨琢磨,不能生搬硬套。

至于南北经济为何会相差这么多,白老爷子没有仔细思考过,也没有答案,只是做出了猜测:“一个可能是南方气候更好,做出的商品更多,让很多地主开始觉得经商比土地里的产出赚钱更快。另一个,大概就是除了扬州周边几府,其他的江南地区,山地多,因此地少人多,只能出去闯才能活下去吧。”

这原因太浅显了,以白老爷子的能耐,应当不至于啊,还是说,有些会涉及到他自己?

曹侑思维发散了下,头疼,若是真的,怪不得不论什么改革,总会用到那么大的阻力,光是自己亲友这块,就会出现很大的阻力!

这几天,听白老爷子讲得差不多了,曹侑便提出去实地调研看看,理论实际相结合嘛!

目前大周的南方地区,不论粮食生产还是商税收入,都是远高于北方的。事实上江南地区已经进入商品经济,商品相比北方更加丰富多样,比起小农经济的北方,自然就显得财大气粗一些。

曹侑明白,这主要是生产力的差距,像水车工坊、纺车、花楼织机等等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器,在南方受到更多的重视。

生产力的提升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通用的。

“白公,这几天麻烦您了,今日之后,我们可能要多去坊市、去田庄走走看看,就不能和烨哥一起天天来给请安了,先给您告个罪了!”

曹侑有些歉意地说道,刚学到本事就不来了,确实有些不地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