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探讨42(1 / 2)

曹侑把心中所想,整理了一番,然后对范公说道:“老师,学生这里有一个浅见,请老师斧正。

学生以为,从扬州看江南,造成百姓生活依旧困苦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南方的人口要比北方多很多,然而南方多山,耕地要少上许多,为了有地可耕,百姓之间只能互相竞价租田,甚至卖身为奴,使得南方的人力更为廉价。

其次,地主或商贾开办的工坊,可以招募失去土地的百姓,而且也只需要付出低微的报酬,而百姓购买的食物和日用商品,是由那些人出售定价的,若是他们想要收回百姓手中的银钱,只需要提升这些商品的价格就好。

最后,便是朝廷在南方,威信不足,百姓们更信任地方上有威望的族老,再加上大周的国策,使得地方官员权责不清而且权力分散,遇事便互相推诿,心思更多用在争权夺利上,致使朝廷和百姓越加离心离德。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大周的南方,看似富庶,而实际上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当矛盾积累下去,怕是要逼得百姓为了活下去铤而走险了。弟子大胆猜想,近些年南边盗匪强人越来越多,也是这个原因。”

范公思考曹侑说的这些,默默想起自己在南方主政时的无奈,虽是一地主官,但在涉及地方利益的时候,被处处掣肘,阳奉阴违,时常也是有心无力。

“现在看来,问题的根源可以说是找到了,只是南方人口众多,勋贵与地方利益纠葛甚深,又是朝廷财赋重地,牵一发而动全身,朝廷该怎么做,才不会牵扯过大呢?”范公轻声地呢喃,似是在问曹侑他们,又像是在问他自己。

“老师,学生以为,若是把整个江南都纳入改革,那牵扯肯定是大的,若是一着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但我们若是只改一县,先看看成效,也不至于会出现太大动乱的,若是可行,再推广至一府、一路,都是可以的。”曹侑颇为自信地说道。

毕竟在现代的新闻上,曹侑看过听过新中国时的各种试点,各种摸着石头过河,这种经验积累,还是比这时代的官员要领先一些的。

范公听了,也是不断额首:“不错不错,以点破面,倒是好手段,只是这点得好好选,人也得好好选,朝中也不是铁板一块,总是得小心些。”

“老师说的是,有利益纠葛的不止是在南方的官员,还有南方在京的官员,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自己都做不了圣人,也不能指望他们来做圣人。”

曹侑略带无奈地继续说道:“学生以为,改革的策略也不能过于激进,要一步一步来,先保障百姓都可以活下去,再考虑提升他们的吃穿用度。

在这过程,还得分化那些有利益纠葛的,能看得长远的,可以拉拢;只顾眼前的,就寻些违法乱纪的杀鸡儆猴;再有冥顽不灵的,那只有用重拳,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要做到这些,要么派去的人要心齐,但只适用一县,毕竟官越大,越是有自己的政见;要么临时放权,总摄地方政事,按时考成,奖优罚劣。

只是这些都是需要先选人再实行,不能急在一时。另外,最好也选用一只军队护着,以防狗急跳墙。”

曹侑的方略很是直白,基本听了就能懂,范公满意地对曹侑说了声“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