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扎纸秘术(1 / 2)

小时候苏北农村的生活比较贫乏,缺少娱乐项目,所以扎纸小刘身边也总能围着好多小孩。

只因为他手巧,不管削木刀木剑,还是刻陀螺,做弓箭,甚至纸扎风筝,芦苇叶叠小船,都能弄的像艺术品,非常受我们欢迎!

而所有人中,别的小孩都要去求他,还得看他高不高兴才会做,我只要一提出来,他马上会乐呵呵的去做。

这时候我总喜欢在旁边盯着他看,就像做竹子弓箭的时候,他用刀破竹片的利落和精准,让我相信那些书上写的刀客绝对是真实存在过的!

有一次他把刚做好的竹弓试了试弹性,随手从旁边桌子上吸了根芦柴棒到手里,搭上弓刷的射出,正中关着的两扇门中缝。

我看呆了,他伸手是去拿箭,但是还没碰到呢,有那么一点距离,箭怎么就跑他手里去了?

还有那么轻的芦杆,射出去竟然一点都不飘动,可以直直往前的吗?

像我们大多数小孩射出的芦杆,飞出不远就乱飘了。

我追着他问怎么做到的,他不肯说,气得我两三天没去找他玩。

其实我隐约可以猜到一些,就像爷爷从小教我的练气术,背一些口诀,引导气体在身体里运行,常常可以做出很多特别的事。

当然那时候我还小,比较笨,迟迟练不出气感,还不如我妹妹,靠我说的方法练习,竟然自己摸索出了气感。

不过老一辈人大多重男轻女,爷爷就从来不教我妹妹,他说女孩子练这个不好,太阴柔会对身体有害。

我爸是一个公职人员,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特殊时期受到的教育使他对这个比较抵制,据说爷爷以前教他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也不知他练到了什么程度。

我上小学的时候,已经不如之前那么讲究批判封建迷信了,改革的春风吹过,社会上很多东西又重新出现和风靡了。

看出世道变了,爷爷的心思又活跃了起来,从小开始拉着我背诵口诀,练习打坐练气,誓要把一身功夫都传给我。

八十年代,我们家经济条件还算比较好,毕竟是大家族,乡里同姓同宗的人比较多,中国是人情社会,有人就好办事。

在只容许供销社这种商店存在的时期,刚刚放开一点商品交易,别人都是拿块布或者席子铺在路边摆地摊,看情况不对还准备随时可以卷东西跑路。

我爷爷已经搞了个单独木头的售货亭了,还有轮子,可以推着走,赶集时看哪里位置好就摆到哪里!

从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喜欢到爷爷的售货亭玩,那里好多有意思的东西,我还可以偷偷带回去,往小朋友面前炫耀,然后赢得一帮小弟追随。

爷爷明明知道这些,还变着花样进货许多花哨的小礼物,吸引我一趟趟往他店里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