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华夏九鼎69(1 / 2)

回到学校,我又开始了正常的上课生活。

过了几天,我发现,林晓燕又开始有点躲着我了。

难道那天我的行为吓着她了?

还是像倪先生说的,我急于改变他的判断,想改变命运安排,反而弄巧成拙了?

好吧,多思无益,安心学习吧,时间还长着呢。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在洪泽湖边人们各有所寻的时候,有一批人也一直没有停下自己活动的脚步。

这天,一艘考察船驶入洪泽湖中,几个美国人跟日本人聚在船长室。

美国人杰克问:“小圆,你们确定可以找到么?”

日本人小圆八郎肯定的说:“你们放心吧,为了这次行动,我们可是花了大价钱的,这次肯定可以找到宝贝。”

杰克笑着说:“那些傻瓜,还真以为我们是冲着什么修仙渡劫之人来的,就让他们继续自以为是吧!”

“那是,中国古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他们绝对不会想到,我们会在这么热闹的时候,过来寻宝的。”

这次美国人和日本人合作,由美国人提供船只和先进的扫描仪器,而日本人负责打通在中国的各种关系,硬是以科学研究的名义进到洪泽湖里。

不过他们不是要寻渡劫剑仙遗踪,而是另有所图。

相传,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自此以后,九鼎就成为王权的象征,国家的象征。

关于鼎和王权的成语极多,比如定鼎天下、问鼎中原、钟鸣鼎食、四海鼎沸等等。可以说,大禹九鼎就是中华第一国宝,深入民心。

夏商周三代,九鼎代代相传,直到春秋时期还发生了楚王问鼎的事情,这在史籍中记载是非常明确的。

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秦攻破西周,迁九鼎回咸阳,但却在途中有一鼎落于泗水,所以秦国只得了八鼎。

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东海求觅神仙,返回途中路过彭城,发现遗失的那个鼎,遂组织数千人入泗水打捞,但没有成功。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做了记述:“(秦始皇)使数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所谓‘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啮断其系。”

关于“秦始皇泗水捞鼎”的故事,有徐州汉画像石馆里收藏的《泗水取鼎图》可以佐证。

《泗水取鼎图》石刻下层为秦始皇泗水取鼎,上层刻水榭图。“泗水捞鼎”画面中,桥梁两侧有人用绳索牵引一鼎,鼎内一龙头伸出欲咬绳索,桥上有人在等着此鼎。

时至今日,在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等地,已经发现了四十多幅以“泗水捞鼎”图像为题材的汉石刻画像。

那这只鼎当年落水的具体地点在哪里呢?《史记·封神书》言之凿凿:“秦灭周,周之九鼎没于秦……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

古泗水北起今山东沂蒙山,南迄古淮入海口,蜿蜒数百里,沿途经曲阜、沛县、彭城、下邳等城邑,是古代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