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仙人入梦(1 / 2)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曹操反复念叨着这两句,诗中十个字可谓字字如醇酒,真舍不得一口饮尽其中英雄气。

美妇人邹氏此时已将身子收拾干净,流月白长裙款款,静静立在一旁,心思随着两句诗活络起来。

十年磨一剑,起笔以口语入诗,倒也显得不落窠臼,别具一格,就是愤懑气重了些……邹氏眼波流转,红唇微动,却不敢出声打扰到身边中年男人。

“今日把示君……”

曹操忽地叹了口气,凭栏远眺,最后一句也随口而出,久久于心头消散不去。

“谁有不平事?”

“建安二年正月,与子龙一见如故,大醉,作此篇,兼言心志。”

双手拍遍栏杆,曹操嘴中喃喃念叨着宣纸上写上的几行黑字,来回反复,心绪浮沉不定。

“这诗,真是子侑所作?”

“正是大公子所作!”

一身披黑甲的虎卫低首抱拳,迅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末将亲耳听公子念诵,等到公子此诗写成,末将立即赶到凤凰台上。送与主公过目。不敢耽误片刻。”

“今夜子时一刻,那个自报家门的常山人,立在侯府门外求见公子,末将想要赶走那人,不料却听见那人说今夜曾参加过拍卖宴席,末将见其身高臂长,牵着一匹浑体雪白骏马,心中拿捏不准,便去请公子决断。”

“谁知公子与那人一见如故,不仅赠送了那块价值一万两白银的灵玉,而且还把主公赐给的那根玉簪也一并送了出去;这首诗,正是大公子拉着那常山人赵云的手,一句一词亲口念诵出来的。”

“醉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有所慨然,望向一片黑压压的云,微微叹息道:

“子侑,真的开窍了?”

“难道真有仙人入梦传道解惑?”

美妇人邹氏款款上前,美魅眼眸熠熠生辉:

“小昂公子如此诗才,又甘愿礼贤下士,真是深得明公才学。”

“深得我才学?”曹操大笑一声,抬起右手使劲拍了拍栏杆,震震作响,“我让你告诉子侑,让他到这凤凰台来,可有去说过?”

“已经告知公子。”黑甲虎卫肃重点头。

“那就再说一遍,现在就让子脩上来。”曹操神色如常,看不出情绪是喜是怒。

“明公不喜欢这首诗吗?妾身倒是喜欢的很呢。”邹氏心中奇怪,发现曹操没有过多称赞什么,反而多了些狐疑神色。

哪怕以她妇人见识,都觉得这四句,是极为不错的诗句,比如那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让这位名动三州,差一步便上了儒家圣人胭脂榜的美人,忽然记起少年闺中女儿事。

十年磨一剑,可不就是说着自己待字闺中十几年,守身如玉十几年,只为了守见那称心如意的佳人公子嘛,可如今,年岁日长,容颜也消磨在花朵里,要是能年轻个几岁……

邹氏脸色红晕泛起,这才惊觉下午时分自己还在街边嘲弄着的贵公子,今夜忽地让她十几年来冰封冷锁的心间,再一次被吹了些涟漪起来。

“这首诗?”

瞥了眼邹氏,曹操嗤笑一声,颇有几分文人傲骨般说道: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其他暂且不论,就说诗中这份孤寂与傲骨,若是那个常山人赵云所作,那倒是可以理解,一个出身低微不得重用的草民,偶尔出现一两个有这等心气的也不少见。”

“就像刘备那老小子,怎么也干不死……”

低声骂了句,曹操撇了下嘴角,大有点评天下之势:

“曹昂曹子脩,一个从小便是地位尊贵衣食无忧的小子,从小就受到家族亲人溺爱的小子,哪有什么经历和阅历写下这样一首诗,诗中那股‘哀怨’之气,没这份经历的毛头小子写的出来?”

“以宝剑未试,来喻自己才华胸襟尚未施展,不写十年磨剑的艰辛,不写自己凌云志向,不写知音难遇伯乐难求,单单去写今日把示君,剑鸣于匣,呼之欲出,真是写得高明,这几句,倒是有几分我那小孙女曹婴那句‘为若柳絮因风起’的味道。”

“至于说子脩,呵呵……”

曹婴?初平年间那位刚一落地便引来五彩云朵的女孩?听说当时三位儒家圣人曾联袂拜访,都被眼前男人轰出门外……邹氏微微低眉,心中有些艳羡。

“不过这首诗里,要干上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倒是有几分我纵横捭阖的味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