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公子其为人也39(1 / 2)

邹氏震惊不已,这份密信,真是越读越是心惊,这信上所说,竟然真如同曹昂说得一样,分毫不差。

密信上,于禁不仅解释了为何要追杀青州军士卒,而且最后还说了一句“明公多智,禁本欲平明亲自至城告罪,奈何谣言四起,故命人送密信一封,以呈明公”。

邹氏再看向曹昂时,也无了原本那份小小心思,她心中微微叹了口气,看错一个人正常得很。看不懂一个人就很不正常了。

长袖善舞,委曲求全,不过是想在这乱世活下去,至于背后靠着的是哪棵树活着,靠的是张济张绣还是曹操,邹氏心中根本无所谓,本就是以色侍人搏个善终,哪有那么多选择。

只是她的确没想到,当初见到曹氏长子,邹氏只当这人如那传闻中一般不堪,但是一番亲身经历亲眼见识下来,反倒被这人气度学识深深折服,大抵世间贵公子,难出其右。

许诸手按虎卫长刀,越听这封信,粗犷眉头越是紧皱,当他听见劫掠百姓四个字后,冷哼一声,手中长刀一横。

身旁两个青州军校尉突然跪倒在地上,膝盖仿佛被那千斤重斧砍碎一般,只得哀求不断。

剩下的言语没再听下去,也不用继续听下去,诸横跨一步,虎卫长刀架在其中一名青州军校尉脖子后。

“主公,这贼厮不仅扰乱军纪,谎报军情,而且还煽动军心,论军纪当处死!”

那名青州军校尉冷汗直流,嗓音颤抖道:

“主公,我等也不知这士兵沿途抢劫百姓,更不知于禁将军为何攻打,实乃冤枉啊……”

“是啊主公,天大的冤枉……我二人见那于禁追杀青州军士兵,只想着紧快将这事告知主公,哪里会想到这般情况……”另一名青州军校尉泪如雨下,指望着主公不念功劳也念苦劳,将这劫杀百姓的事情全部推诿出去。

曹操看向愈发顺眼的曹昂,笑问一句:

“子脩以为,这二人当如何处置?”

如何处置?当然要按军法处置,反正曹营那群骄兵悍将,一个个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群只会屠掠百姓的青州军……曹昂心中虽然对其厌烦,却没再多言,今日再多说些言语,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将来那场漫天大火的赤壁之战都说出来了。

比如这群青州兵至今为止,最为出色的战绩,或者说唯一赢下的一场战争,就是屠杀了徐州上万生灵,屠杀得琅琊诸葛氏弃乡而逃,其中便有一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的少年。

好巧不巧的是,屠掠徐州的正是大奸雄大汉栋梁,救援徐州的反而是某个东拼西凑五千人的大耳贼。

曹氏军队军纪相对而言还算严明,否则也不会三分天下占据其二,虽然时有城破屠城之事,但这个时代便是如此,围而不降者城破必屠,这是一个天底下将领都默认的事情,也算是给与手底下一群如饥似渴将士们的奖赏,如若曹操军队真如后世说书先生说得那般不堪,中原大地最后还会姓曹?

这个乱世,可能唯一的例外,也就只有那位大汉皇叔了。

“听凭父亲处置。”曹昂突然有些想喝酒,端起酒杯,酒杯中形状怪异的青梅子再次让他止住了这个念头。

曹操大手一挥:

“你等念是初犯,不知过错,但绕掠百姓,乱我军心,革职待处,戴罪立功。”

两个青州军校尉以头抢地,哭爹喊娘,连忙道是,此番幸得主公开恩,激动得看见曹操如同看见再生父母一般,只恨不能尽快战场杀敌尽忠尽孝。

非常简单的施予恩惠,这二人将来只会怪我为何如此多事,却不会对曹操有任何怨念,甚至若是日后再得一些蝇头小利,只会对曹操更加感恩戴德……曹昂若有所思,见今日目的已经达到,准备找个由头离开此处,今夜击败张绣,本该是个乐呵呵的一日,没想到卷入这些军营纷争当中。

一番吩咐,许诸几人得军令已然快步离去。

曹操坐在石桌前,指节倒扣于石桌上,呵呵笑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