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丞相明显有私心(1 / 2)

几日之后,朝堂之上。

“这次科举考试举办的不错,呈上来的二十篇文章朕已大略看过,有想法的士子很多,这是值得鼓励的,朕拟了前十者的名单,爱卿们看看如何?”说着浩帝便吩咐太监把前十者的名单和着人誊写的几份文章传给大臣。

宁王看了一下,并未看到方明若的名字,也对,他虽然比较有想法,但是言辞比较激进,很难入皇爷爷的眼。“皇爷爷,孙儿已看过,此十人提出的建议很中肯、文采亦好,当进入殿试。”宁王首先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过,皇爷爷,您有没有看到一篇方士子的文章,孙儿觉得所言也十分有理,对于老百姓来说,实际生活的改善才是他们所求,而本朝的商贾对此贡献颇大,但一直囿于士农工商的排序被朝廷中人看不起,实是不该。孙儿建议,可以颁给那些贡献突出的商贾以虚职,不领受俸禄,只提高他们的名望。皇爷爷看是否妥当?”

浩帝若有所思地望向宁王,接着转向其他大臣:“爱卿们对此事作何感想啊?”

大臣们互相看着,这时,丞相周青云突然站了出来:“臣附议,首先对于百姓安居乐业来说,当然是朝廷的功劳最大,给了百姓没有战乱平稳的时局,而在这和平的环境之下,商贾们对于改善百姓的生活的确功不可没,只给他们一个虚职,对朝廷没有损失又能体现恩德,确是一举两得之事。”

其他大臣们见丞相赞同了,都纷纷出来表示附议。浩帝见状便着礼部拟定官职名称,不日呈上。

“除了宁王说的那篇,臣看到有士子为女子不能参加科考而抱不平,文章写得情真意切,让臣读了也颇受感动。”周青云继续向皇帝说道。

“嗯,女子天职本为生儿育女,不过朕听闻民间许多活计因为家中人丁单薄,有的也是靠着女子支撑,确实不易啊。”浩帝听了感叹道。

“民间女子有的是很辛苦,不过她们也是专于某一方面的能力,大多未读过书,更谈不上参加科考了,臣觉得倒是朝廷大臣们的千金,有些从小饱读诗书,说不定倒是有能力可以为朝廷分忧。”周青云陈述道。

“说到大臣千金,周卿家你的女儿才是其中的佼佼者吧,自小我就见过这女娃,那时和懿儿一起玩耍,可是聪明可爱呢。”浩帝笑道。

“皇上谬赞,不过既然皇上提到了微臣之女,臣倒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让臣之女去某个官署历练一番,看是否能为朝廷效力一二?”周青云趁势说道。

“嗯,这不失为一个办法,卿家觉得哪个官署适合呢?”浩帝听了微笑地看着周丞相和宁王。

“臣觉得翰林院比较适合小女,小女从小文史书籍看了不少,说不定能帮上忙。”周青云提议。

“也好,懿儿就在翰林院,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也可照拂一二。”浩帝表示同意。

说到翰林院三个字的时候,李正懿终于知道了周青云的意图,之前自己不许周彩灵入府,现在好了,给塞到翰林院了,然而刚才丞相赞同了自己的提议,这回自己也不好反对。周丞相这步以退为进真是做得不错。

下朝之后,李正懿跑到了青园,看到安荃又在小厨房不知在做什么菜呢。看到她专心的样子,李正懿感到一种温暖,似乎眼前的人已经成了自己的妻子,在认真地为他准备菜肴。

“在做什么呢?”李正懿走近了问道。

“我看到园子里的笋长得不错,再加点咸肉和小排,就是一锅腌笃鲜了。”安荃舀了一点汤汁尝了下:“嗯,好香。”

“我真怀疑你祖上开得不是药铺而是饭店。”李正懿舒展了眉头笑着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