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寻访先生(1 / 2)

听到这里,谢景行心中一喜,急忙叫住那位学子。

那位学子身姿挺拔,眉宇间带着几分傲气,见谢景行并非书院中人,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些许不悦:“阁下何人,有何贵干?”

谢景行拱手说道:“我族内有意聘请一位蒙学先生,请问一下这位司空老师……

没等谢景行说完,这位学子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关你何事?要找蒙学先生,去私塾寻觅便是!也不看看我们这里是什么地方!”

另一位面庞圆润学子则显得彬彬有礼,他向谢景行拱手回礼,面带微笑:“兄台勿怪,我这位朋友性子有些急躁。司空老师是我们书院德高望重的学者,因年事已高,现已退隐于书院东侧的竹林小院中,专注于稚童启蒙。不过近来……”

“别说了,跟这种人有什么好说的!”那位急躁的学子再次打断了同伴的话。

圆脸学子无奈地再次向谢景行拱手致歉,与同伴一道步履匆匆地离开了书院。

谢景行驻足原地,目送两位学子身影渐行渐远,内心暗自盘算。

那位司空老师,曾在北山书院内任职,若能有幸邀请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让他执掌家族的学问传承,为族中子弟启智开蒙,那无疑将为家族的未来种下希望的种子。

正如古语所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乃家族兴盛的根本,唯有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杰出子孙,家族才能持续繁荣,永世不衰。

谢景行一边思索,一边往北山书院东侧赶去。

道路两旁,竹林茂密,翠绿的竹叶随风摇曳,发出悦耳的沙沙声。

在这片竹林的掩映之中,一座竹制的雅居静静伫立。

谢景行走近竹屋,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身着朴素的灰色长袍,躺在屋外的竹椅上,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经书,正仔细研读。

老者身旁,一个小火炉上正炖着药罐,汩汩的白烟从药罐中升腾而起,带着一股淡淡的药香。

屋内,断断续续传来女稚童清脆的朗读声,吐字清晰,抑扬顿挫。

谢景行走上前,恭敬地向老者行了一礼:“老先生,晚辈谢景行,今日特来请教。”

老者摆了摆手,声音沙哑而温和:“我这里已经不收稚童了,你去别处吧……”

谢景行道:“老先生误会了,我是青阳谢氏,有意请您回去担任族学老师……”

“族学老师?”老者微微一怔,随后摇了摇头,“老朽年事已高,难以当此重任。”

对方的坚决拒绝,宛如当头一盆冷水,浇灭他心中燃起的火焰。

就在这时,屋内突然传来女童的尖叫声:“祖父,祖母又咳血了……”

老者手中的书“啪”的一声跌落,他顾不得捡起,冲进屋内!

谢景行弯腰将老者的书捡起来,是一本《春秋大义》,将书放置好后,他趁着天色还早,准备去城中私塾碰碰运气。

未曾想却被老者喊住,老者一脸急容地说道:“这位兄台,我妻子病重,能否帮忙去城中请大夫?”

见状,谢景行立刻应下来,去城中医馆请了大夫,随后跟着大夫一起走进了竹屋。

一走进竹屋,一股浓烈的药味便扑面而来,竹屋内陈设简单而朴素,靠窗的位置摆放着一排长桌,桌上堆满了书籍和笔墨纸砚。

靠墙的位置是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从经典古籍到时文选集。

收起的屏风后边,一张简陋的木床上躺着一位年迈的老妪。

她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不停地咳嗽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