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只有相思无尽处28(1 / 1)

湖光山色,层林尽染,微风轻轻,光波鳞鳞……

游艇轻快地穿行于被河水淹没的群山之巅,渐渐驶入了停留在我记忆最深、幼年最美的那片河面。河叉间躲藏觅食的野鸭和水鸟们似习以为常,仍旧活跃在和熙的阳光中泰然自若地翩翩起舞、追逐嬉戏,为空旷静谧的水面增添了不少情趣与活力。

我不禁有点儿羡慕起那些自由自在的精灵来,若也能像它们一样无忧无虑地徜徉生活该多好啊!

从幼儿园算起,我也算得上是“老漳河”了。这个原本偏僻热闹过的李家洲,特别是“漳河总部”所在地的山山水水,都让我走不出怀念故乡的点点滴滴……

早年我的父母都在荆漳城关工作,自打上漳河,家就安在了这块郁郁苍苍、重峦叠嶂的热土。大自然的呵护让我踩着野猪山羊坑坑洼洼的脚印上学,伴着豺狼虎豹恐怖悲鸣的交响乐入睡,在移山治水的隆隆炮声和花鸟虫草的山林田园中度过了欢快的童年。

水库建成以后,家也随着管理部门的迁徙搬到了现在的管理局,在本地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下乡没两年,我就参加了电影工作,常常扛着放映机过来慰问加固工程的民工;恢复高考那会儿,还重新回到在这边施工的父母身边复习了两个多月。

我清楚地记得眼前这座陡峭的山崖奇险无比,山腰拐角处有一块重叠的巨石突兀地伸向河心,那就是被大人们戏称为“恋爱台”的著名景观。而山顶上留下的一片平坦开阔地,应该就是儿时常去玩耍的大礼堂旧址。

离这不远的地方,是我曾经就读过的子弟小学,那段不堪回首的“童年糗事”就发生在这所校园。站在学校旁边的陡坡俯身朝山脚望去,下面有片依山傍水的大河滩,那便是母亲早年工作过的一个加工厂。距学校操场不足两百米的前方山岗上,还有一条这里唯一的小街,因为地处道路的三十八公里,所以被大家简称为“三八”。那时的街面虽只有一家简陋的综合商店和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却是小时候我们最喜欢、最向往的地方!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时常揣着一两毛钱、拎着一两个空玻璃瓶去打酱油……

抽身回望右前方葱郁的半岛,绿水青山簇拥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和一排排烈士陵墓,地下长眠着一群为修建漳河水库献身的勇士和一曲曲悲壮感人的故事……

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漳河水库,是“三面红旗”结出的硕果,是“大跃进”时代的产物,是十万民工用肩挑手提和简易生产工具一点一点垒起来的,是父辈们用坚强意志和辛勤汗水铸就的辉煌,更是我们这些漳河儿女的骄傲与自豪!我经常放映的一部纪录片《漳河》,就真实记录下这段可歌可泣的珍贵历史……

不知是我们的深深怀念之情感动了上苍,还是游艇致意的汽笛声惊扰了先烈们的在天之灵?刚刚晴好的天空霎时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悠悠袭来的水风,更是让清澈宽阔、晶莹如镜的河面漾起了层层涟漪……

临近大坝,发动机骤然减速,机舱里的噪音也随之小了许多。

游艇在河岸回漩过来的波涛中匍匐前行,串串飞溅的水花不时洒落在大伙儿身上,让人感觉出丝丝凉意!

横在眼前的观音寺大坝,是一座经过层层叠叠夯实建起来的人工土坝,顶长630米,坝高66.5米,宛如一道耸立在水中的天然屏障紧紧锁住桀骜不驯的万顷碧波,让它造福于沿岸的黎民百姓。站上两侧翠微的山顶俯瞰,可以尽情欣赏人类移山造海的杰作;尽情领略大坝雄伟壮丽的英姿;尽情一揽青山卷翠、绿水扬波的万千美景。

大坝的尽头是一幢样式别具一格的城堡式房屋;大坝的外侧有着漳河最大的水力发电站,电线纵横、密如蛛网、四通八达;而距大坝不远的山麓,则似鬼斧神功般地被劈成数截,镶嵌着两条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的溢洪道。每当泄洪闸开启,腾起的浪花水雾伴着巨大的冲击声震耳欲聋、高达数丈,在阳光沐浴的蓝天白云里幻化出五颜六色的彩虹,景象尤为壮观!

悠久的历史,勤劳的人民,宝贵的智慧,凸显出百里漳河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清风幽幽,河山锦绣,好不惬意!

时空仿佛有意要停留在这个令人心旷神怡、眷恋无限的时刻,让我们拾级而上去回首往事,追忆那些再也找不回来的沧桑岁月。然而此时,我那还未来得及转换的无羁思绪,依然沉浸在昔日冰冷的回忆里飘忽不定、沉沉浮浮,就似身边这艘虽然停泊、却并没有缆桩码头栓牢的游艇一般,只能任由它在逐渐舒缓的细浪中随风荡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