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四方杂货铺(1 / 2)

又花了两天时间,终于办好了铺子和人员的契约事宜,梁玉安高兴地带了一壶桂花酿回小院,和家人一起分享这个好消息,还打趣自家妹子:“哥哥要开始给玉婉准备嫁妆呀!”谁知玉婉人小鬼大,说:“哥哥还是先给自己娶媳妇,给我找个嫂子吧!”茹娘也认真起来:“是啊,你也不小了,自己找个贴心的,免得你一个人在外面,没人管着,我不放心。”梁玉安嘴上答应着知道了,心中并未当回事儿。

梁玉安让李福不要让外人知道杂货铺换了东家,只宣称要闭店装修。有梁家在背后撑腰的铺子,会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他把生意重新做起来也会容易很多,这也是他决定不换人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以后往梁府小院中送东西。至于西市的铺面,他挑了一家药铺和一家裁缝铺,这两家小店还勉强保持着收支平衡,后续只要没人来随意抽取资金,很快能恢复正常,实现盈利。至于货源,梁家的生意不缺货源,都不用他跟着,李福去就能拿到货。

为了节约开支,他打算退掉客房,搬到杂货铺里住,还好,后面的两间库房都是空的,铺盖什么店里也有,梁玉安也不嫌弃,自带的小院还方便他每天练功。说干就干,他和小伙计一起动手打扫干净房间,再通几天风,就可以搬来住了。

灵药山,位于大梁最南端,那里山岭连绵,雨水充沛,光照适宜,是动植物品种最多的地方,各种稀有矿物,也能找到。在大梁之前的前朝,就有医者,药者喜居此,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志同道合,交流所得,创建了一个组织,以“为所需者祛除伤病,发现各种物品药性为我所用”为目标和方向,就是现在世人皆知的“灵药堂”。

南凰和乌兰的混乱,已经波及到灵药山。灵药堂的医者和弟子们,一心想着治病救人,有的人半个多月都没有睡上一个好觉了。在边境,近几十年来大家都是像邻居一样,来去自由,平静祥和。如今,大量难民逃往大梁,驻守的边防营在边境上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所有难民必须经过关口的层层筛查,确认身份,而且身体无恙,方能进入大梁谋取生计。对于尚不能确认身份或健康状况的,需在官府圈定的一片区域内观察等待,同时以工代赈,保证他们饿不到肚子,也没多余的精力胡思乱想闹出乱子。而那些明显身体有恙的难民,则被隔离在警戒线之外,由灵药堂的医者们诊治,有健康的乡亲照顾。他们的花销有专人记录,除去善人们捐助的部分,剩下的都要由他们的君主支付。这也是作为邻国,三个国家却从未发生过战争的基础。“和平相处,互帮互助”,是大梁开国皇帝与他们的君主签署的盟约。

守军最高将领名叫方天亮,靠着在北疆和沿海剿匪迅速累计战功,官至从三品大将军,今年春被调防到南疆,本以为后半生会平平度过,谁知南疆又起波澜。

方将军让属下加强防范,严查死守,用战时规格要求所有人,一发现有异常,马上来报。当地几个县衙的人迫于他的威名,不情不愿的勉强执行。在陆续发生好几起纵火伤人,寻衅滋事的事件后,不得不信服方将军的敏锐,开始全力配合方将军。

副将温哲递上当日最新战报和公文:“将军,这两日骚乱少了许多,只有偏僻的村落偶尔被流民偷窃,没有伤人事件发生。”

“严防严查是有效果的,没有登记在册的流民一律从重处罚,到我们大梁的地面上讨生活,就得服从我们的管理。”

偏将孔舟担忧的说:“我们自是明白将军的一番苦心,不知传到京城又变成什么样的。”

方天亮冷哼道:“公道自在人心,我们对得起大梁,对得起大梁的百姓即可。那些跳梁小丑,翻不起什么风浪。我方某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让你们跟我一起遭罪,算算时日,我的折子这两天应该送到了。”

温哲和孔舟闻言,眼前一亮:“原来将军早有打算,我等是白担心了。”

“将军竟然是连我们也瞒着,真的是。”

方天亮呵呵一笑:“不瞒着你们,晓得哪天梦话就被他人听了去?”

孔舟问道:“如今可说得了?将军还是告诉我等吧,我们也好早做打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