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亦田之战35(1 / 2)

宋嘉泰二年,即金泰和二年,1202年的秋天,草原上的风云再次变幻莫测,阔亦田之战的硝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弥漫开来。这场战争,原本只是乃蛮部酋长不欲鲁罕(亦作盔禄汗、不亦鲁黑汗)与蔑儿乞惕部酋长脱黑脱阿之间对克烈部的争斗。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势力被卷入其中。

札木合,这位在草原上拥有不小影响力的领袖,看到了联合其他部族共同对抗强敌的机会。于是,他与泰赤乌、朵儿边、合答斤、撒勒只兀惕以及塔塔儿部的残余势力达成了联盟,共同加入了这场战争。他们的目标一致,就是要打败克烈部,争夺草原上的资源和地盘。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铁木真深知单凭克烈部的力量难以抵挡。于是,他果断地采取了联合的策略,与王汗联手对抗札木合等人的联军。王汗作为草原上的另一股强大势力,与铁木真的联盟无疑为双方增添了不少胜算。

战争之初,王汗与铁木真的联军确实遭遇了不利局面,不得不从兀鲁回·失连真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拉根果勒、舍野月机果勒)退兵,转而进入金长城(边墙)之内。他们选择长城阿兰塞为据点,坚守待敌,并且派出三个瞭望哨。这一策略不仅充分利用了长城的地形优势,也体现了他们在战术上的灵活与明智。这种以守为攻的策略,不仅避免了在平原地区与敌军展开不利己的交锋,还使得敌军在进攻时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随着乃蛮部联军的追踪而至,战争的气氛愈发紧张。铁木真果断地派遣阿勒坛、忽察儿、答里台三人为先锋,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勇将,为联军注入了强大的战斗力。同时,王汗也派出了桑昆(亦剌合)、札合·敢不、必勒格·别乞三人作为先锋,与铁木真的先锋部队并肩作战。两军在阔亦田之野展开激战。战场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铁木真与王汗的联军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士兵们的勇猛,逐渐占据了上风,札木合等人的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在战斗中,铁木真和王汗分别派遣了精锐的先锋部队进行出击,成功地在阔亦田之野击败了乃蛮联军。当札木合见大势已去,大军战败选择撤退,不战而走,他的军队沿途对向额尔古纳河下游撤退,对沿途各地进行了大肆蹂躏,这也进一步削弱了他的势力和影响力。

随后,铁木真和王汗分头追击溃败的敌军。王汗追击札木合至额尔古纳河,并成功将其击败,札木合最终选择投降。而铁木真则追击泰赤乌部至斡难河,同样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不仅歼灭了大量敌军,还收降了后来成为著名将领的哲别。

然而,铁木真在追击泰赤兀部的战斗中遭遇了重大挫折。在激烈的战斗中,铁木真不幸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幸运的是,得到了忠诚的部将者勒篾的及时救助,通过他的努力,铁木真得以保全性命。在这个关键时刻,忠诚的勇士者勒篾挺身而出,展现出了无比的英勇和忠诚。

面对窝阔台颈部的伤口,者勒篾毫不犹豫地为他吸吮淤血。这一行为不仅危险,而且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在者勒篾的努力下窝阔台伤口处的淤血被一点点吸出,为他的康复创造了条件。

然而,者勒篾的救助并未止步于此。他深知铁木真因失血过多而口渴难耐,急需补充水分和营养。于是,他不顾个人安危,决定去敌营盗取酸奶。他巧妙地潜入泰赤兀部,成功盗取了酸奶,为铁木真提供了急需的营养。

在者勒蔑的精心照料下,铁木真的伤势逐渐好转。他的忠诚和勇敢不仅赢得了铁木真的深深感激和信任,也为他在蒙古草原上的声誉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个一箭射中窝阔台脖子的泰赤兀神射手,铁木真抓住他之后并没有怪罪他,反而称赞他箭法高超,给他改了一个名字叫哲别(者别)。

哲别,这个名字本身就寓含着利箭的意义,象征着迅猛、精准和无敌的战斗力。铁木真将他比作自己的利箭,充分表达了他对哲别军事才能的极高评价和深厚期望,他希望哲别能在战场上发挥所长,为他摧城拔寨,立下赫赫战功。

哲别并没有辜负铁木真的期望。他凭借出色的箭术和战术智慧,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为铁木真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官运亨通,不仅是对他个人才能的肯定,更是对铁木真用人之道的最好诠释。

在蒙古开国时期,哲别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员将领。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而且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才能。他参与了蒙古帝国的许多重大决策和行动,为蒙古的崛起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铁木真麾下四狗(蒙古人所说的狗并不是贬义,而是忠诚、勇猛的代名词,大家可以理解为四獒)之一,哲别与者勒蔑、速不台和忽必来三位将领共同构成了铁木真军事力量的核心。他们四人各自擅长不同的领域,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忠诚、勇敢、智慧。他们为铁木真效力,共同为蒙古的统一和扩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哲别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普通的牧民子弟成长为蒙古帝国的开国功臣,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蒙古人。他的忠诚和勇敢成为了蒙古民族精神的象征,永远铭刻在蒙古的历史长河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