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第一个走出宝岛的产品(1 / 2)

高雄的天气和雨断不了关系,缠绵不休的小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一周。

屋顶上、街道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宛如缥缈的白纱。偶尔一阵风刮过,那白纱袅袅飘去,雨点斜打在街面的积水上,激起朵朵水花。

林嘉良和陈元龙来到这里是为了卡拉OK投资的事情。带着嘉和的电工们搞了两天,林嘉良就完全山寨出了一套完全相同的设备。

而托李行介绍的投资人住在南边的高雄,他便带着邓俐均,陈元龙带着林风皎,四个年轻人一起南下,既是谈工作,也是谈爱情。

林嘉良安静地坐在车中,侧头看着车外雨景,听着雨水顺着车窗淌下的潺潺声,整个人如同一座雕像。

开车的是陈元龙。

一同出来这么久、再加上一场拳拳到肉、人人见血的斗殴,两人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并且两人身边都坐着现如今风华正茂、千娇百媚的漂亮姑娘,一起畅想着一个多姿多彩的未来,当然这个多姿多彩的底色还应当是金光灿灿的财富。

陈元龙一边开着车,一边和三人交流着他的人生心得:“我觉得,赚钱的境界有三种,最低的境界,就是我啦,是靠体力赚钱;中等的境界,就是嘉良啦,是靠智力赚钱;最高的境界,就是我们的将来啦,就是用钱赚钱。”见公路上没有其他车,陈元龙的右手也扬了起来,伸出了三根手指。

“精辟!我的哥。”林嘉良随口敷衍的。或许是被李含厢终日在耳边念叨的创业史吓到,他对经营不是很有信心,不是这场意外掏空了他的积蓄,打乱了他的计划,他也不会临时起意去赚一笔这样的外快。

想要跨越阶级,在1973年的港岛,有且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石油危机下的那场港岛有史以来最大的股灾,几乎所有的股票都跌了50倍以上,脚踝斩了属于是。

因此必须要在1974年之前捞到足够的本金,在最低点买入几支自己印象里存活到80年的港股,闭着眼睛就是50倍以上的收益。想要从一穷二白变身成为能和邵氏、嘉和同台竞技的力量,这个仅有的风口是万万不能错过的。

宝岛本就不大,经过上一代人的修建,道路很是通畅。不到半天,林嘉良他们就赶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辜氏集团旗下的一个基金机构。这是林嘉良拜托李行递给他的董事长辜振复的项目书,辜觉得有点意思,便把他们介绍给了自己家族的一家风投基金。

秘书吴姐亲切的接待了他们,并将林嘉良引入了会客室。

可走进来,看到在场人的脸色,林嘉良心里明白,说服他们投资,可能没有自己想象地那般容易。

吴姐也发现事情不太对,急忙打圆场道:“这位是林总,港岛来的著名导演,林总这个人虽然年轻,不过商业上面,绝对是对市场有着独特见解的,《北地胭脂》大卖就是林总的功劳!”

“林总,请坐,请坐!”

吴姐拉出来一张椅子,跟林嘉良客气着,陆峰扫视了一眼,一屁股坐了下来,开口道:“很高兴见到各位。”

“林总,我们家老头子的信我看了,恕我直言,你这个生意太小,还有得罪我们岛国客户的可能,这个项目我们应该是聊不到一块去。”一个戴金丝眼镜的青年男人,看上去很有气质,一开口却是一副二世祖的语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