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港姐观众倪旷说55(1 / 2)

林嘉良的预判是对的。港岛如今的社会风气与主流审美还没有超前到能够接受这种舞蹈,再加上自己与媒体的紧张关系,蹲在大门口的媒体已经准备好了大篇的恶意提问,狄宝拉这种还没有完全经过应答培训的新人是很难完美应对的。

但电视机前的观众却没想那么多,他们忽略了那暂时还接受不了的舞蹈,却深刻地记住了《上海滩》这首歌曲,也记住了狄宝拉那编出来的坎坷身世。

父赌母病弟读书,润到港岛刚离沪,兄弟姐妹全靠我,各位观众求通过。

坐在电视机前的倪旷对狄宝拉的舞蹈表演不感兴趣,他骨子里还是那种文人性格,喜欢温柔贤淑的女子,后来还“喜欢”过好友黄沾的第三任妻子陈慧敏,评价她为“金勇小说中的人物”,还调侃黄沾:“多好的妻子,你要是不要就让给我。”

自然而然地,倪旷对《上海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觉得这首歌的歌词特别地有“民族范儿”,像是好友黄沾的手笔,还特地打电话给他的好友黄沾:“这首《上海滩》是你的新作吗?写的太好了。”

电话那头的黄沾正巧也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揶揄倪旷道:“你是不是夜场去多了,玩到眼睛都花了,人家歌曲开场前明明打出来了,作词作曲都是港岛那位新金牌编剧——林嘉良哦!”

倪旷之前是港岛公认的金牌编剧,《独臂刀》《精武门》这些划时代的电影都出自倪旷之手,找倪旷要剧本的导演从他家门口能排到另一条街道上去。而且倪旷写剧本还有一个要求:先收费后交稿,写完后一字不改。

可就这种苛刻的条件和要求,包括邵老板、邹闻淮在内的老板却依然对倪旷趋之若鹜,足见当时倪旷在电影圈的受欢迎程度,但随着林嘉良的突然崛起,倪旷的金牌编剧招牌突然就不好使了,邵氏和嘉和现在的第一选择是林嘉良,曾经那些负责催倪旷稿子的人现如今也都不再登门拜访了,说倪旷心里没有一点别扭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倪旷一听到这话就来气。怎么,凭自己“屡替张澈编剧本,曾代金勇写小说”的才华,难道还比不过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等将来有机会了,自己非得打上门来找回场子!当下嘴上也不认输,反呛黄沾“林嘉良现在是要抢你的饭碗了!”

就这么着,两位好友就在电话中开始了唇枪舌剑,讨论起谁的饭碗会率先被林嘉良抢走,后来两人第一次见到林嘉良时,都骄傲的宣称是自己赢得了辩论,把林嘉良搞得苦笑不得。由于当时电话也没有录音功能,这件事也成了港岛电影史上的又一悬案。

此刻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为两大才子辩论中心的林嘉良正带着赢到发懵的狄宝拉,坐在天后庙附近的一间大排档里,疯狂地吸入着炒面。大排档的名字很有趣,叫作“流口水”,是两位50多岁的闽省人开的。他们的炒面不是细细的面条,而是切成了四方的的长方体块的形状,有点类似于西北的炒拉条,但味道却是完全不同。

老板在炒制时下了大量的猪油和鱼粉,又淋上几勺浓稠的黑酱油,配菜则是简单的鱿鱼片,在撒上一把花椰菜和豆芽,淋上老板特制的墨鱼汁,端到顾客面前的就是一碗黑得发亮的、泛着海的味道的咸甜炒面了。

由于林嘉良是北方人,吃起这种富有南方特色的美食来依然还是不太习惯,倒是狄宝拉似乎是被美食勾回了魂,狼吞虎咽地把自己那碗消灭完后,还顺带帮着林嘉良消灭了剩余地炒面,完全没有嫌弃。

吃完饭后,林嘉良皱着眉头看着这个两小时前还风华绝代的美女,此刻正拿着手帕问自己,脸上还有哪里有油,也是滤镜破碎,嫌弃地从包里抽出了纸张:“我帮你擦吧,指了半天你也没擦好。”

狄宝拉倒是乖乖地放下了手,像个小猫一样把脸凑了上来。经历过今天的比赛后,狄宝拉好像突然变得很乖,也不知道是情绪上还没有缓过来,还是被林嘉良的才华折服。一向以大姐姐自居的她,今天晚上居然对林嘉良言听计从。

看着眼前精致的脸蛋,林嘉良的手掌也是不由得微微颤抖。

轻轻摩挲后,林嘉良迅速放下了手。“好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