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大陆(1 / 2)

还是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绞尽脑汁把喜欢做的做好,做出花儿来,那一切繁杂小事统统就没有立足之地。不能为生活索事羁绊。

每次出发去义乌,来回就得三天。

这次离上次相隔也就二三天的功夫,天还很炎热,但是背心短裤头却不怎么有买的了,上次去义乌商贸城,就已经有早秋的新货了,这次再去补备一些秋季的货,提前备货,提前铺货。

秋冬季的货没有春夏季的货紧俏,进货的量不宜大而宜品种多。

玉清这次五六点钟就来到商贸城门口,她看到店主开着三轮车,拉着满满地一三轮车的货进了商贸城。他们的货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进货的时候打听打听,会打听出什么呢?

“大哥,再给我拿一百个这种小孩裤头。”

“小妹这次咋拿这么一点?”

“衣服不是食物,买回家一餐吃没了,下餐再买,餐餐买,天天买,而买一件衣服怎么着也得穿一年吧?”

“没想到小妹的眼光这么毒辣。”

“哎,大哥,你们这一个小裤头才几角钱,去了成本有点赚吆喝。”

“这就有所不知了吧,我们这些小裤头都是自己做的,原料都是大针织厂旗下的针织服装厂的下脚料,是以废品处理给我们的。我们下午四五点钟开始回家做,家里人都是在家做这个,第二天我们把做好的成品拉到这里来批发。”

“哦,是这样子呀?那些做紧身背心和秋衣秋裤的也是这样吗?”

“他们呀,他们是和针织厂有联系的,针织厂里会有一些不合格的针织布,或者是在上色的时候出现浑色等有瑕疵的针织布,他们花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来,然后做成秋衣秋裤或超肥大的裤头什么的,再加上都是自家人在家里做,成本就没那么高,拉到这里来批发,布料是好布料,只不过成本低了些,这样就有钱赚了。他们进了这些针织布,利用价值可大了,没有浪费的东西,边边棱棱的布条可以做成枕头的填充料,稍大点的布块,可以做成鞋垫。”

玉清的脑洞大开。她又有了新的想法。

每次的外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玉清这次去进的货量不大,品种多了些,还增加了袜子。

“妈,妈,我回来了!”玉清一边喊一边缷货。

“大娘回家了,我下班没事过来给你看了会店”从店里走出来的卜奎说。

”我不用你看,你走吧!”玉清没有给他好脸色。

“怎么回来就赶人走?”嫂子走出来说。身后还跟着张如姐,还有一个男的。

“玉清妹妹,这是我对象,你就叫他董哥吧。”张如姐说

“董哥好!”玉清打了声招呼。

“嗯,你就是沈玉清?”张如的对象说,“我和卜奎是同事,我们都在同一个车间上班。我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想替卜奎告诉你真相,他没有媳妇,那天你真的听错了。”

“你出门这几天,卜奎天天来,他今天特地让我们来做个证人,给他一个机会!”张如说。

“行了,行了,这件事就算说清了哈,妹妹你也别把这件事放心上,事情都过去了,你们该相处的相处。”嫂子出来打着圆场。

唉,和谁都是一个样,不就是结婚过日子吗?不再折腾了,不再让父母操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玉清身为女孩,但却是一个有野心,敢想敢干的女孩。她想做义乌商贸城的摊主一样的生意,前店后厂。可自己不会裁剪,不会绘图,不懂缝纫……自己是彻彻底底的门外汉,门外汉的生意可做不得。可这样拉货卖货的生意,人人都可以做,最容易被复制,同样是针织生意,必须增添点技术含量,提高被复制的门槛。

接下来的几天,卜奎每天都来店里帮忙,其实也不是什么体力活。无非就是整理整理凌乱的货,给小摊贩们送送货啥的。要么就是蹬着三轮车去赶集,这倒是一个苦差事,他有时也会跟着一起去,去就去吧,人家都以为我有弟弟帮忙了。

“玉清,刚才你姨来找你了?”卜奎看到收帐回来的玉清说。

“什么?我姨?”我姨怎么会来找我?七十多岁了,那三寸金莲会走这么远的路?“她告诉你是我姨?长什么样?”

“看着很年轻,她来了就问你去哪里了,还问我是谁。”

“你怎么说的?她去哪儿啦?”

“我说阿姨你先等一下,她说不了,她说先回家等你。”

“你叫她阿姨?哈哈,你没问问她是谁你就叫阿姨?”玉清笑得直不起腰,“她是我大姐,可不是我姨!”

“你姐这么年轻,长得也很漂亮,和你一点也不一样!”

“我姐是我爸我妈所有优点的集成品,而我却是所有缺点的集成品。”玉清笑着说,“人家都说,我哭起来都比笑好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