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水患与帝心(1 / 2)

师耀收回思绪,恢复了帝王那喜怒不形于色的模样,颇有威严地问:“东川水患之事,你怎么看?”

东川那地方位于湖泽之间,春夏水涨,则一望汪洋;冬秋水涸,则各分界限。不过今年这般影响恶劣的大水灾,姜燮也是头一回遇见。

听说几月前那地方暴雨数天,遂发大水,漂民庐,湮田稼,溃圩堤,人多流徙。坏东川城三十堵,漂没二千余人家!

这在历史上也是罕有,大苑朝之前虽有治理水患的书籍成册入放翰林,只可惜陛下登基时的大乱毁了不少典籍,想参考前人的应对都无从可考了。

姜燮能做到太傅之位,也是广博多识,只可惜治理水灾这方面他确实涉猎不多。

斟酌再三,他提议:“臣以为治理水患方面,有三步需要。”

“哦?但说无妨。”师耀挑眉。

“其一,组织人手前往东川,协理治水,筑沙堤,发物资,收拢因水灾流离的百姓,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其二,严加把关东川,限制出入人口,调一批医士前往东川问疾看病——水灾过后,往往疫病横行。”

“其三,陛下应当做出表率,于京中主持祈福仪式,为灾患之地求风调雨顺,百姓安康,发动官员募捐,稳固我朝朝纲。”

师耀听了,沉默许久,“善。”

前两条倒是不错,至于第三条......真的不是拐着弯劝他让他在京城安分些吗?

举办祈福的典仪也要用不少银子,那些钱还不如换了物资送往东川。至于官员募捐.....哼,也不过是一群满肚肥肠的官员争抢着用金银表现自己‘爱民爱国’的虚伪罢了!

“募捐是个好提议。”师耀仿佛在聊今天天气一般,“不若由太傅牵头好了。”

牵头募捐,那自己所捐的金额就是万众瞩目了:捐少了,惹闲话;捐多了,帝王又会猜忌,实在是一个难题。

被自己提议坑了一把的姜燮脸上没什么表情变化,只是低头道:“是。”

“还有太傅你的提议是不错,只是落实起来颇有难度。”师耀微叹气道,“我朝久未经如此规模的水患,朝野上下一时间竟找不出一个兼具深厚经验与实干能力的治水人才来,连具体的方案,那些人也支支吾吾的给不出来。”

姜燮沉思一会儿,上前一步:“臣以为工部尚书姚永逸,早年有过治理地方水灾的经验,加之为官清廉,可.....”

师耀摆手打断了他:“免了,当初想到这点把他派过去,谁料难堪大任,一月下来,治理进度堪忧不说,还折了不少京城带去的人马,朕没叫他滚回来,已是看在没人比他更有用了!”

说着,他意味深长地看一眼姜燮:“太傅最好推举些有用的人来,可别是什么出身高门,清流世家手无缚鸡之力的公子少爷,只有一肚子文墨,却连治洪沙袋都扛不动。”

这是师耀在点他与世家走得太近,隐隐指责他往日以职务便利在官场为世家塞人的事情。

姜燮深吸一口气,直直地跪下:“臣愿意为吾皇分忧!前往东川,勘察实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