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论道危机254(1 / 2)

“关于第二点,我们筑基期还是需要吃喝的,出海受伤处理等物质准备,一个船队中,某个职位因为意外,人员伤亡,怎么在最短时间替补,出海遇到危险怎么办的等等情况。我们的解决办法是,统一,用同一套标准来衡量。

我们建立了职务的担任,不依托于修为高低,仅仅与管理能力有关系。

我们设计了统一的课程,撰写了一套标准的课程,缩小成员的知识差异。让他们在各个职位上都可用最基础的能力胜任,不说要做到满分,只要勉勉强强就可以,向我们品行都是成年人担任水手,孩童是后勤。但是进入对敌状态,这些孩童也可以胜任水手,把船开到指定的地方。

我们还预想了成功出海后遇到敌人怎么办?也就是鲲央前辈你看的那些对策。”石娇说完,还没有喝完茶水,鲲央就催着她继续。

“第三点,鲲央前辈应该比我们更了解气运一说吧?中央大陆集中气运于一身的就是人间帝王——皇帝。徐福的成功,我们猜测是因为是当时的始皇帝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混乱局势,一统大陆,放弃分封制度,创建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是当时世界气运最为昌盛之人,所以徐福成功抵达修仙界。

我的队友童玉琳便进入皇宫,效仿徐福,谋划借势人间大一统帝王的气运。也就是皇帝是圣旨。”石娇说起来这些事情,童玉琳和石娇觉得那些记忆开始变得遥远而陌生。“最终,终于集齐万全准备,待时机一到,东方一吹,我们乘风而上,杀入修真界。”

“很好!”鲲央第一发自内心的如此肯定一帮人,同时也开始对自己的道产生了摇动。

“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同样是人妖魔三个始祖创建的三个种族,同时起步,同时发展,为什么人修能够走到如今的繁荣的局面,而我们妖修和魔修开始凋零?我想看看道友您的看法?”鲲央谦虚的问道,这让石娇倍感压力,但是也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开始整理思路,开始浅谈自己的看法。

“鲲央您太谦虚了,受宠若惊。希望我的一些粗浅看法看法可以解答你的疑惑。”石娇开始说到。

“人修的不以血脉关系来继承和发展流派传承,就有机会发生流派与传承的碰撞,我是这样看待这些不同方式的功法和传承的,我们都是真理某一面的见证者,可以理解为天地规则其中一种具象化的表达。人修独特的流派和传承的方式,让这些流派和传承方式,同时集中在其中某一个人的身上,有机会发生这样的碰撞,流派传承就在人修内部流动和变化和运动,而妖修和魔修的传承流派的方式依托血脉,相对固定没有变化,有一句俗语,生命在于运动,我想对于流派传承也同样适用。

我记得佛修的起源,就是三族混战,现在西方佛土的地方,沦为战斗主要地域,人魔妖的底层修士是混战的主要力量,尽管每个个体苦不得言,但是创造了三个大种族流派的交流,他们有机会,齐聚三家之所长,所以诞生了佛修,他们产生了一个新的流派,他们的核心观念,众生平等就是结束当时混战局面的一个完美解方案。

同样的,魔修的起源就是人修与魔修的相恋,孕育了一个混血儿,他极其两种大流派之长,创建了魔修,在修仙派门户高见,底层的修士被困于高墙之外,苦不得言,仙途难寻,魔修流派的出现,在他们幽暗封闭无望的仙途上,照亮了一束光,魔修得到追捧,因而魔修在这个世界立足了。这增加了人修的大流派功法类型。

不知道我的回答,鲲央前辈是否满意?”石娇说完,问道鲲央。

“为何这些人修发展出来的流派,不在人修内部发展,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他们的发展儿衰败凋零?”鲲央问道。

“因为这是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不以修士的意志力为转移,额,就是说这也是天地规则的一种具象化呈现。”石娇继续喝水,整理思路,鲲央静静的听着。

“首先,修真界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再这样的一个空间,有个规律,那就强者越强,弱者也就越弱,人修发展出来三个大流派,妖修和魔族只有一个,自然是干不过三个大流派的人修。这个就是天地规则的具象化表现。我曾经看过一个人总结过一句话,在同一个领域中,老大老二干架,死的是老三老四。现在的大流派就像同一个领域的玩家,人修是三个玩家,妖修一个玩家,魔族一个玩家,人修内部三个玩家,三足鼎立,三家明明内部在干架,死的却是围观的妖修和魔修。这也是一种天地规则的具象化呈现吧。

嗯,鲲央,我想提个问题,不知道我说的这些情况,是否和现在修真者的世界差不多呢?”石娇说完后,也想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一摸一样。如你所料!”鲲央前辈彷佛是被抽去了全身力气一样。那种属于大乘期修士的内敛的生命力开始流失消散。鲲央长长的谈了一口气,久久不说话。

童玉琳和石娇耐心的等待鲲央的沉思,童玉琳原本以为仙途就是力量,是剑术修炼到极致的表现,修为达到极致的综合。石娇的一番话,让童玉琳也陷入了久久不能平静的思考中。

直到太阳下山,鲲央才从深思中出来,开始问自己孩子的事情。石娇对此表示,这个她不知道。童玉琳说这个只有她最清楚。鲲央不希望自己孩子的悲惨经历被更多人听见,鲲央感谢石娇的解惑,对石娇一个鞠躬。石娇简直是吓坏了!石娇尊重鲲央作为一个丧子母亲的卑微诉求。留下童玉琳一人,返回大部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