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正文完结(1 / 2)

  圈内心照不宣,圈外吃瓜群众也不稀奇。

  浪潮退去,严斯铭的微博又开始更新动态。

  他锐评了五个点映地的宵夜,一番高水准吹拉捧踩,直接上五个城市的网友们争上了热搜,最后严导话绕回来:我分享日常不是想让你们打架的,在外面的东西吃多了,只是有些想吃手抓肉啦……

  末了,还不忘@程松宁。

  第118章 正文完结

  3月底, 经历过半月点映的《无问天路》正式上映。

  作为一部标准的文艺片,主演之一是具备顶级票房号召力的程松宁,电影预售成绩比起其他商业片倒也不差什么, 但受众始终有限。

  上映当日,反响“两极分化”——

  “看完了,近十年的神片!”

  “没完全看懂, 但感觉导演演员都很牛逼!”

  差评几乎绝迹, 的确突出了主创团队的能力。

  但观众愿意主动理解的程度有限,是这类片子的通病。

  不反复来个几遍,不来几个靠谱的“领读”, 单凭观众自己的主观理解,的确很难全部理解导演和演员的用心:那些伏笔,那些福至心灵的设计, 也许真的需要一些欣赏水平。而这样的水平,并不是如今这个浮躁的大生态圈普遍具备的。

  好在杨青山+程松宁+管辛培的王炸组合自带流量, 剧组宣发工作还算轻松, 数不清的影评媒体下场灌自来水……

  时间推移到4月中旬,路演还没结束。

  随着上映铺开,《无问天路》口碑持续发酵。

  主创们在宣传之余,渐渐说得更多了。

  于是,媒体的宣传重点又多了不少:例如“杨青山和管辛培不得不说的数十年”, 又例如“无冕之王和最年轻满贯影帝到底差在哪儿”。在这之中, 甚至和《无问天路》毫无关系的严斯铭也有戏份, 因为他数度进藏的身影看起来狼狈又可怜……

  无所不能的狗仔蹭着热度给出了当初的路透。

  被剧情和电影后劲创伤的网友也终于有了治愈的良药:

  “看完电影的后劲儿全靠花絮和狗血拉郎调和。”

  “这片子程松宁拍完都要靠恋爱去治愈,何况我???”

  “唯一的笑点难道不是勘景的时候发现严导尾随?”

  什么媒体干什么活儿。

  正儿八经的影评经过两三轮紧跟热度的剧情讨论之后, 已经在预测下一届国内三金的提名热门, 大有将《无问天路》推到神坛, 提前为其塑造一个“大魔王”定位,更有营销号不动声色地下场,试图挑起管辛培和程松宁之间的斗争……

  而娱乐媒体忙着在花絮里找糖造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