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学习的重要性(2 / 2)

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区别很大。

真正重要的是学习。

很多不读书的人,在变革之中,也能崭露头角,因为这些人通过社会的学习,得到了成长。

总体上而言。

读书的人就是在学习。

农业社会的变化不大,社会的发展很迟缓,所以读书人的才能,远远高于普通的老百姓。

丁源是读书人,所以杨报国高看一眼。

丁源的儿子也读书。

杨报国愿意培养。

靠着利益拉来的手下,也能因为利益而背叛。

杨报国希望培养一般自己真正的人才出来,除了利益上的深度绑定,也有思想上的。

如此下来,自己的势力才会逐渐稳固。

“在下读过书。”

丁胜安不好意思的说道。

连秀才都不是,算什么读书人。

“你父亲为你取名丁胜安,希望你超过他,你父亲对你的期许很大啊。”

杨报国笑道。

丁胜安感到羞愧。

“能考上功名的是人才,不能考上功名的,不代表就没有才能,最重要的是学习。”

“书本上学习知识,社会上也要学习知识。”

“一般而言,书本上能学习到知识的人,在民间也能学习到知识和道理,那么丁胜安,我问问你。”

“你从昌平到京城,一路上见到最多的是什么?”

“灾民。”

丁胜安看不懂少爷。

刚才少爷的一番话,有没有道理不提,绝对不是普通少年就有的认知水平。

十九岁的丁胜安,不敢耍心机,老老实实的回答。

“是啊。”

“民间有了这么多灾民,怎么办呢。”

“官府赈灾。”

“官府为何不赈灾?”

“因为官府没有粮食。”

“粮食去哪里了?”

“主要是因为天灾,其次是粮食集中在大户人家手里,越是灾年,越是没有大户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卖。”

“那灾民怎么办?”

杨报国问道。

丁胜安答不出来。

多余的道理,杨报国不想继续说下去。

无非是立场。

民间的问题,上千年来都是如此,永远不缺少聪明人,只看立场在哪里。

杨报国不想听嘴上说的,而是要看行动怎么做的。

自己手里缺少人才,此人读过书,说话还行,不结巴,所以杨报国交代他一件事。

让他和张大千替自己跑一趟,周百户带队,他们这些人去一趟河南洛阳拜见福王。

郑贵太妃同意了客氏的请求。

派了身边的一名太监,带着自己的书信,她也想儿子。

周百户得知自己要去一趟洛阳,虽然是苦差事,周百户却没有拒绝,反而很高兴。

以前他能打交道的都是些什么人。

现在连郑贵妃身边的太监,还有福王都能够得到了,这是什么?更高级的圈子啊。

于是一行十余人骑马出发,有司礼监的文勘,可以使用沿途的驿站,所以比较方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