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没有人能救(1 / 2)

上一回来汤山,带来的人不忠心。

再一次重回故地,杨报国带来的人换了一批。

短短几日。

路上的灾民更多了。

春耕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在田地里劳作,现在人们不种地,因为没有办法。

种地离不开水。

没有水,种不了地。

“我大明有多少人?”

杨报国问道。

“属下不知道。”

李彪一脸诚实,他真不知道。

李彪的手下急了。

黄册上的数据,他们缇骑能不知道么,为何自家头领说不知道,有些人恨不得替李彪说话。

“为什么?”

“因为黄册上是假的,从永乐朝开始,皇册已经胡编乱造,地方官员为了省事,导致黄册实际上不可用。”

杨报国笑了。

对李彪越来越满意,比起那老滑头周百户,李彪的职位虽然更低,可是职位算个什么。

今天李彪只是队长,明天就能让他连升三级。

更看重属下的忠心。

不欺骗自己是自己用人的红线。

大明的黄册,真的是乱造的。

一直到大明亡国,清初的官员重新统计人口,发现崇祯十五年的黄册中,户口竟已预造到崇祯二十四年。

大明亡国后的七年了。

成为了清初皇帝嘲讽大明的有利证据。

根据后世学家的各种推算,最早是美籍华人史学家何炳棣根据明代人口增长率,对比明代数据,以及古代条件等,认为万历二十八年,人口已经达到一点五亿。

后来的学者在他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发现,例如葛剑雄等学者的观念是一点九七亿。

再然后,随着学术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方法论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马丁黑德拉认为,明朝实际人口可能超过了三亿。

因为这个数据太高了,打破了很多人的旧观念,所以不少人不相信。

主流学术界的看法,认为是接近两亿,或者是一亿多。

而大明的皇册,开国洪武年是六千零五十四万,到了万历朝时,竟然还是六千零六十九万。

从好的角度来看,叫做藏富于民,地方摆脱了皇权压迫。

可是大明亡了。

那自然是坏的。

人口越来越多,地方上的负担越来越大,可是收税还是固定的,所以大明朝廷穷。

穷不穷无所谓,只要能活就好。

可是还有个小冰河气候。

那就没得救了。

农业发达,人口激增。

农业是根本,人口越多,农业越重要,农业但凡遇到破坏,带来的危害就是灾难级。

“京畿的灾害都如此严重,听说陕西那边遭灾,已经连绵了十几年,连给老百姓缓口气的余地都不留,不知道是个什么光景。”

杨报国拦住了一家人。

大人护着孩子。

眼神里满是惊慌,不知道眼前的贵人要干什么。

“今天吃了没有啊。”

杨报国看着小孩子笑道。

小孩子躲在父亲的怀里,畏惧里还有些好奇,听到别人的问话,乖乖的说道:“没有吃。”

“昨天吃的什么呀。”

“没有吃。”

“前天吃的什么呀。”

“树皮。”

“大前天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