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别人能拿,我们祖孙也能拿(1 / 2)

与上一次离开京城相比,京城没有变化。

杨报国回到京城没有看到流民。

京城权贵如云。

市井繁华。

运河的尽头,从南方运来的物资挤满码头。

一派祥和之气。

京畿外各重镇则严防死守,不让难民流窜到京城,如果京城里满是难民,那岂不是说明朝廷上的大臣无能,如今靠着拥立之功上台的东林党人绝不会允许。

辽东吃了败仗,丢失了大片的疆土。

精兵尽失。

谁的责任呢?

皇帝御前,大臣们各自指责。

东林党说是楚党的责任。

楚党说熊廷弼在任辽东经略时,辽东可是好好的,反而无端端召回了熊廷弼,让袁应泰继任辽东经略,才有了如今的恶果。

东林党说正是因为对方多年来的恶政,才有了辽东的败局,非一日之寒。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小皇帝不知道谁说得对,被吵的很烦恼。

还是魏大伴最好。

他从来不让朕烦心,只会让朕开心。

回到了后宫,老太监魏忠贤和客氏在后花园准备了精美可口的零嘴,还布置了斗鸡,斗蛐蛐的游戏,看得小皇帝开怀不已。

“辽东说要钱,各部也说要钱,东南则说他们的苦,想让朝廷免税负。”

“还有兵部,他们说朝廷拿不出抚恤。”

天启小皇帝虽然爱玩,可是也知苦恼,内心有事情挂念,哪怕是玩也无法尽兴,闷闷不乐的说道。

“外头的人天天把万岁爷挂在嘴上,其实最无君无父,他们可不管事情,只想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逸,官官相护,三年考核一到,凭着私情拍拍屁股换个位置做官,只留下遍地漏洞,否则小小的蛮夷,如何能糜烂偌大的辽东。”

老太监魏忠贤听到小皇帝的抱怨,立马上眼药。

天启小皇帝忍不住点头。

天下交给官员们治理,结果治理成这样,才登基半年的小皇帝,因为父亲才登基一个月,导致他没有受到过太子的教育,连京城大臣们都没认清,非常同意魏忠贤的说法。

不是官员们的责任,难道是皇帝的责任?

既然不是皇帝的责任,那肯定是官员们的责任。

“杨涟、左光斗他们在朕面前整日讲大道理,说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但凡朕说错一句,他们从来不饶过朕,一定要让朕同意他们的道理。”

“朕就觉得那熊廷弼不错,早知道今日,当初就不应该听他们的,把熊廷弼撤回来,以致今日辽东大患。”

魏忠贤顿了顿。

魏忠贤也觉得熊廷弼还行。

不过这老家伙油盐不进。

明明是东林党对付他,自己还想着拉拢他,谁知道此人拒绝了自己,敌人的敌人不就是朋友吗?一口一个阉贼,气的魏忠贤牙痒痒。

他可不会为熊廷弼说好话。

客氏见魏忠贤没有说熊廷弼的话坏,忍不住看了眼。

等离开了内宫。

客氏好奇的询问。

魏忠贤笑道:“熊廷弼还是有才的,杂家手里又没有人,何必得罪他。”

客氏恍然大悟。

内廷里有王安,外面有东林党。

魏忠贤连内廷都没有拿下,外面的大臣谁把魏忠贤当回事,自然没有读书人投靠魏忠贤,所以魏忠贤没有借助在皇帝身边的便利,说熊廷弼的坏话。

倒不是魏忠贤懂得大局,而是魏忠贤手里无人可用。

说着说着,魏忠贤一把搂过了客氏。

客氏不到四十,风韵犹存,是小皇帝的乳母。

魏忠贤五十出头。

两人光天化日搂搂抱抱,也不怕圣人知道后怪罪。

实在是两人知道小皇帝的性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