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亲贤臣,远小人44(1 / 2)

由内廷暂收京畿地区灾民耕牛的消息一传出,果不其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很快,御史们就开始反对。

庶吉士郑鄤、御史熊德阳、江秉谦、还有吏部员外徐大相等,纷纷劝告皇上。

其中御史文震孟最理性。

没有像其余同僚们鄙视宦官的语气,而是苦口婆心的告诉皇上,政策虽好,只怕下面的人办不成事,不但没有达成目的,还让百姓深受其害。

“遭灾的灾民,如果不是实在没有活路,绝不会对自家的耕牛下手,所以不能拿走他们的命根子。”

“地方上鱼龙混杂,滥竽充数之辈何其多也,就怕他们浑水摸鱼,借着由头,侵占灾民们的耕牛,最后连没有遭灾的百姓,也受到了牵连。”

其余人的劝诫,朱由校比较轻蔑,等文震孟开口,此人言之有物,竟然让朱由校内心犹豫。

“现在京畿各府就像挂着重物的麻绳,已经摇摇欲坠,朝廷决不可妄动,否则只怕迎来大祸。”

年轻的朱由校觉得文震孟说的有道理,但也没有直接回复。

而是招来了杨报国。

杨报国知道事情不会一帆风顺,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皇上应该亲贤臣,远小人。”

有点耳熟。

朱由校神情恍惚。

眼前的人是谁啊?太监的外孙。

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朱由校有种太阳从西边升起的错愕。

不光是朱由校。

一旁乾清宫管事太监寿福差点没忍住笑出声。

其余的小黄门也憋得难受。

杨报国半丝不好意思都没有,义正言辞的说道,“只有朝堂充斥了小人,所以才会把事情办砸了,正如那文御史所言,既然是好的政策,为何不能执行下去呢,是不是说明朝堂上都是小人?”

朱由校只觉好爽。

这些话以前是杨涟等人的口吻,经常堵的他说不出话,非常的难受,让他有力无处使。

说不过他们,于是找了个由头,把杨涟等人打发出京城,耳根子才清净了些。

今日从杨报国这小子嘴里听到,朱由校浑身都爽透了。

寿福和一众太监佩服的五体投地。

谁也没料到魏忠贤的外孙,竟然能用大臣们的话,来向皇帝说亲贤臣,远小人。

这话自古不是读书人说的么。

一直让皇帝不要信任太监,太监才是小人。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众人仿佛看到了一条金光大道,以后就用这套路对付外头的大臣,恶心死他们。

朱由校比他弟弟朱由检聪明。

同样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朱由校起码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要怎么做。

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

辽东的事情上起码做的合格。

既然辽东失败了,说明负责辽东的人不行,那就要换人,换成以前做到看起来比较好的人。

所以哪怕没见过熊廷弼,朱由校心目中负责辽东的人也是此人。

当熊廷弼也失败了,朱由校也没有不管不顾,而是让人审问辽东经略和辽东巡抚,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失败。

比崇祯那套谁失败就换人,却不探究实情的做法,手腕上要强了许多。

朱由校虽然觉得很爽,却知道这事不容易办。

笑道,“你小子能说会道,死的能说成活的,可人家就是不跟你办事,你能怎么样。”

“那就让御马监的马夫们去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