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册封大典(1 / 2)

巍峨恢弘、金碧辉煌的奉天殿中一片热闹景象,文武百官三五成群,互相攀谈起来,内侍太监往来穿梭,忙着布置册封大典需要的东西。

“太子殿下驾到!四殿下驾到”

随着吴宪的一声传呼,朱标与朱棣二人一前一后迈进奉天殿。

众文武大臣瞧见两位皇子进入奉天殿,紧忙前趋几步,跪伏在地上说道:“臣等参见太子殿下、四殿下。”

朱标右手一挥,温和说道:“平身。”

一众大臣起身后,只见身着绯红仙鹤补子圆领衫,头戴乌纱帽的面相和蔼,蓄着花白胡须的李善长躬身向朱标谄媚的说道:“微臣等候太子殿下多时了,想着殿下身子已恢复了,今日册封大典殿下定然会参加。”

这边话音刚落,李善长又向身边的朱棣躬身行礼:“臣参见四殿下。”

朱棣也点头回应一番。

“相国为此次册封大典可谓是殚精竭虑了。”朱标环视一周,安排布置的很是周全,“怪不得父皇将相国视作自己的萧何呢!”

“哪敢哪敢,微臣现在一把老骨头了,还能为圣上献些犬马之劳罢了。”李善长忙摆手,脸上呈现出一副羞愧的神色。

“微臣学识、能力都远远比不上刘中丞。”李善长目光斜睨着人群中一个温文儒雅身着绣着锦鸡补子绯红官袍的人,“刘中丞可是被圣上亲自赞誉为当代张良,臣忝列宰相之位,早该让贤了!”

李善长说的刘中丞,正是现任御史中丞的刘伯温。

朱标听闻此言,眉头紧蹙,宽慰道:“相国太过自谦,您跟随父皇征战十余载,功勋卓著,与刘中丞皆是从龙之臣!”

元至正十四年李善长投奔朱元璋,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攻采石、克集庆、取镇江,卖专盐、设茶法、开冶矿,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这一点,朱标明白!

李善长自然也明白。

“太子殿下过誉了……”

李善长话还未说完,只听见静鞭三响,喧嚣的奉天殿刹那之间恢复了宁静。

只见身穿绿绒蟒衣,头戴三山帽的内使监监令李顺扯着鸭公嗓高声道:“陛下驾到!”

只见朱元璋头戴冕冠,身着绣有十二章纹衮龙袍,款步走向龙椅,慢慢坐了下去。

丹阶下的文武官员、一众皇子纷纷跪伏于地,行一拜三叩首的朝参大礼。

众人齐声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皇子、众卿平身。”朱元璋手一抬,淡淡地说了一句。

“皇上有旨,请各位皇子、各位大臣平身。”

李顺又朗声说道。

“谢皇上!”众皇子、文武百官这才谢恩站了起来。

朱元璋扫视一圈殿内的众皇子、文武百官,最后将目光转向侍立在自己左侧的朱标,“标儿,给咱瞧瞧,朝廷各司官员可有到齐?”

朱标躬身禀道:“启禀父皇,中书省、御史台、六部、大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一十三省布政使……都悉数在列。”

“中书右丞徐达、大都督府都指挥使李文忠正月受命北征残元,故不在班列中。”

洪武三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作副将,分道北征。

此举,朱元璋发誓定要荡平北元!

“好、好、好。”对于朱标的回禀,朱元璋甚是满意,喜悦之色顿时浮现。

朱标虽只有十五岁,但是对于朝廷内部各司及其职官已经了然于胸,朱元璋捻着胡须,心中思忖着是时候让标儿参与政事了。

“既然今日众大臣都在,咱就向大家宣布个好消息。”朱元璋望了望阶下的众大臣提高声调大声宣布,“咱要将咱的皇子都册封为王,替咱永守大明江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