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建设中都72(1 / 2)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

“糟了!”今日出门没带脑子的朱标脑门瞬间沁出豆大的汗珠,尴尬地看着正在谨身殿讨论营建中都凤阳的老朱和诸位大臣。

随口而出的一句话,让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发声的朱标身上。

本来还在安静查看凤阳规划建设图纸的众人,听到太子发出的声音,都扭头齐刷刷地看向朱标,等待着太子殿下下一句说什么。

此时在图纸上勾画着些什么的老朱也放下毛笔,铁青着脸,也在默默地等待着。

朱元璋本就对朝臣反对自己营造中都的事情大为光火,因此对于任何关于凤阳的消息都极为敏感。

朱标心虚地看着众人,用衣袖揩了揩额头上的冷汗,继续说道:“自从出了朱皇帝,日子变得更红火!”

我的天,终于圆回来了。

要是刚刚嘴比脑子快,把“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的后半句说出来,自己都不敢想象结果会是如何。

不管自己是被老朱胖揍一顿,或者是被群臣作为谈笑的笑资。最起码,自己当众诽谤老朱的罪名一定是跑不了了,铁定牢牢戴在头上了!

明日上至朝廷,下到民间,都肯定会纷纷传唱这首民谣。

那这还得了!

朱标心想,自己这不是把皇位主动往四弟朱棣手上送吗?

以后确实得该管好自己的嘴了,身为后世的穿越者,也不能把啥都挂在嘴上!

但朱标结合后世的历史资料分析,这些民谣可能经过清朝人的添油加醋,刻意来丑化自己的老爹!

用地理气象学的知识来看,老朱的故乡凤阳地处淮河流域,兼有南方地区降水量大和北方地区降水变率大的特点,既有北方地区的春旱,又有江淮地区的伏旱,多发生旱涝灾害。

朱标明白,几百年来是人们错怪老朱了!

是天气的缘故导致的干旱,进而导致凤阳极易发生饥荒。

但别有用心的人却将其归咎于一心想要重振凤阳的朱元璋!

果真是可笑至极!

“太子殿下所言即是!”御史中丞刘伯温、中书省右丞杨宪、大都督府都督毛骧纷纷附和道,“陛下英明神武,怜爱百姓,我大明江山蒸蒸日上!”

朱元璋因连日的熬夜批阅奏章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了笑容,欣喜地说道:“咱出息了,不能让咱的老乡再遭受和咱一样的苦难。”

“田地、粮种都发放下去了吗?”朱元璋突然问道。

“回陛下,户部已将稻种、耕牛全部派发给迁徙户。”杨宪回道。

原来,朱元璋考虑到元末战争对自己老家临濠凤阳的影响,当时凤阳正处在红巾起义的核心淮西一带,因常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很多田地都荒芜废弃了。

“江南移民安置的如何了?”朱元璋挑眉问道。

为了重振凤阳,朱元璋早前下令将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没有田地的人全部迁徙到临濠,用来充实当地的人口,使得当地逐渐繁荣兴盛起来。

户部尚书杨思义面对朱元璋的问询,面露难色,愣了良久,刚准备开口,却被杨宪抢先道:“陛下,江南等地的移民已全部安置妥当,有个别升斗小民有些怨言,臣与杨尚书已经对其温言劝慰。”

“是吗,杨思义?”朱元璋逡了杨宪一眼,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

“确如杨右丞所言,现今移民们已无怨言。”

朱元璋听到杨思义的禀告,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满意地点了点头。

但杨宪和杨思义都心知肚明,迁徙江南民众到临濠并不顺利!

作为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的百姓,虽然自己没有田地、没有稻种耕种,生活的确很艰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