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王师傅35(1 / 2)

年轻的正统皇帝,九岁登极。

到如今,已经有六个年头了。

登极之初,内有皇祖母震慑内廷,外有内阁‘三杨’,统摄朝政。

正统皇帝朱祁镇只需要根据内阁票拟,对各项政务披红,就可以维持大明朝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甚至大多时候,他都不需要亲自执笔。

自有司礼监,或者说他的大伴,他口中的王师傅,来代替他行使这份权利。

那几年里,内阁票拟,内廷披红无有不从。

大明朝有河清海晏,欣欣向荣之景象。

但近两年,慢慢有了一些变化。

太皇太后身体急转直下,有日薄西山之象。

内阁‘三杨’已去其一,剩下两位也年过古稀,已近耄耋之年。

王师傅说了,大明朝毕竟是老朱家的天下,但说到底是陛下的天下。

陛下统摄万极,事事若只听外朝官员所言,长此以往,外朝官员就会对陛下失去敬畏之心。

年轻的朱祁镇从皇祖母那里,也听过类似的话。

只是他不记得在哪里?又是什么时候?

但总归这句话,两位他最亲近的人,都对他说过,应该是没错的。

王师傅劝他,对外朝事务应该多了解,但对外朝官员应该少见一些,偶尔他们犯错,不能总是宽宥,有时也该示之以雷霆之怒。

要让他们时时刻刻警醒——陛下虽年轻,但亦是圣心独裁,不可欺瞒的天子。

那以后,朝廷部堂大臣,科道言官,地方按抚等官员所奏,若是为朝廷百姓故,朱祁镇不吝嘉奖。

但若是欺上瞒下,耍滑推脱,他也不吝雷霆一怒。

轻则荷校,重则坐罪下狱。

朱祁镇对近两年,施以雷霆手段,外朝官员慢慢慑服自己威信的结果很满意。

心中常常叹息:

“幸有王师傅在,才不至于被蒙在鼓里”

比如那个巡抚晋豫的于谦,近些年他所求所取,朕无一不允。

朝廷定“麓川之征”,何等大事,朕不过在西苑深研战阵之法,晚了几天召见他,他便心生怨愤,上疏举人自代,毫无臣纲。

王师傅说的果然没错,这些外朝官员,欺朕年幼,稍有不顺他们心意,便心中怨愤,失了臣子本分。

王师傅还说过:大明朝自太祖高皇帝定鼎天下,到太宗文皇帝起兵‘清君侧,诛奸佞’得此天下。传至父皇宣德皇帝,哪个不是上马杀敌,下马治国的文武全才。陛下当做千古明君,亦当效仿先祖,做马上皇帝,震慑周边宵小。

朱祁镇觉得,王师傅不愧是最亲近的人。时刻劝谏自己,提醒自己,要做明君,要做千古一帝。

自古以来,千古一帝的标配就是开疆拓土,周遭群小慑服。

对此,朱祁镇心向往之。

可是前几日,侍讲学士刘廷振,一介书生,纸上谈兵之辈,亦敢妄论武事,质疑朝廷国政。

王师傅终究还是心软,只是劝说书生体弱,‘荷校’之刑,加在刘振廷之身,已然是重刑。

要不是看在王师傅面子,一定不轻饶了那个老匹夫。

……

今日,王师傅休沐,朱祁镇突然想到。

战阵之法,便是尽用兵士之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