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选官69(2 / 2)

金英脸色倏然一变,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刘年?“

金英觉得这个名字听着有些耳熟,似乎就在最近几日,听过几次。

只是他一时想不起来。

王振放下笔,对着墨迹连吹几口气。

“东城巡御史刘年,我倒觉得他更合适一些。”

提起东城巡御史这个名头,金英一下子想起来了。

近日以来,宫里那些随侍小太监,都在传此人笑话。

他不知道王振为何添上刘年的名字,只当是这刘年入了王振的眼。

他有心提醒王振,但转念一想,这“尿尿御史”的笑话,就是从喜宁口中,最先传出来的,王公不会不知道。

于是就将已经到了口边的话,又重新咽了回去。

……

王振从朱祁镇手中接过奏本。

朱祁镇问:“王先生可知道此二人?”

王振点了点头,说道:“陛下,东城巡御史刘年,任事勤勉,又和三法司打交道较多,若是升任大理寺左少卿之职,倒也合适。至于这个薛瑄,我倒是不方便说,要回避。”

朱祁镇听他如此说,反而来了兴致,忙问:“为何,难道这薛瑄是王先生亲戚不成?”

王振摇头道:“此人我也不熟,只是知道他是山西人,和我算是同乡。既是同乡,说出话来,难免引人非议,还是闭口纳言的好。”

朱祁镇朝着一旁的范弘夸赞王振道:“范弘,你看王先生行事,多周全。”

范弘满脸尴尬,只能讪讪的跟着夸赞:“王公乃我辈榜样也!”

朱祁镇却不打算放过王振,继续追问:

“王先生,朕让你说,你就说。为朝廷遴选人才,无需回避。”

王振也不说其他,只是提了一句:“这薛瑄如今是山东提学佥事,怕是对刑狱一道,不甚精擅。”

朱祁镇眉头紧蹙,将奏本上两人名字看了又看,也奇怪内阁怎会保荐一名教瑜官,或许他可能另有过人之处。

但王先生如此说,加之他也觉得刘年,似乎更合适大理寺左少卿之职,心里也就有了决断。

他将奏本随意扔在几上。

“刘年是京城官员,朕允他后日朝会,也一同觐见。届时朕也好考教考教他。范弘,此事你去办。”

范弘应诺。

王振最清楚朱祁镇的性子,刘年大理寺左少卿的位子,算是定下来了。

直到这时,他才似突然想起孙太后一样。

拍了拍脑门,满脸自责:

“哎呀!差点忘了告诉陛下,慈庆宫派人来传话,说是太后娘娘亲手烹制了羹汤,请陛下一同进晚膳。”

朱祁镇听后,又伸了个懒腰。

“朕刚好有些饿,本来正打算让传膳进来。现在母后相召,倒也省了不少麻烦,朕好久都没有尝过母后烹制的羹汤了。今夜算是有口福了,范弘,吩咐下去,现在就摆架慈庆宫。”

范弘领命,先去做安排。

王振识趣的告退:“陛下,天色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

“王先生快去休息,今日本是你休沐之日,最后又忙了一天,要不要朕再准你一日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