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她叫宁凝(2 / 2)

而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的正脸,化了淡妆,更衬得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从那双盈盈动人的杏眼中,我看到了一丝纯粹,一丝稚气,一丝清冷,一丝疏离,一丝悲悯,一丝倔强。可她笑起来时,却是截然不同的感觉,恰到好处的卧蚕宛如一弯新月,温婉动人,完全没有一点妩媚之感,因为她的目光就像一泓清泉,明亮纯洁。

我从未在生活中遇到过任何一个头型如此完美的人,高颅顶。人如其名,肤如凝脂。标准的鹅蛋脸,轮廓流畅自然,下颚线条修长,棱角分明,骨相优越;脖子细长,身形曼妙,玲珑有致,袅袅婷婷。就像上天遗落在尘世间最完美的珍宝。

我时常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又是否是真实存在的?是否有更高维的存在,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制定着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则。否则如何能解释,那天傍晚在东吴桥上偶遇的女生,正是此时在舞台上的她?又如何能解释,为何可以有人可以如此完美无瑕?

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她在上台开始表演之前,会将现场的灯光熄灭了。恐怕只有当观众看不清她的容貌时,才能真正专注于这段郢中白雪,品味其中的雅致。因为一旦观众看见了她的外在,便可能忽视了这段表演本身的超高水平,这是极其不公平的——往往人们看见外在条件优越之人时,总会下意识地怀疑,他们是不是“花瓶”,是不是“徒有其表”,是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似乎他们需要通过更多的努力、达到更高的水平,才能获得并不对等的评价与认可。

“怎么样,我喊你过来看演出,没白来吧!是不是也被宁凝震撼到了,感觉你眼睛都盯得快飞出来了哈哈哈,恨不得凑到人家面前看一样!她是苏州本地人,外院的新生,现在在本部几乎没有不知道她的人,说是20级公认的校花也不为过。追她的男生能从北门一路排到东吴门,一点儿不假!更别说暗恋她或者对她有好感的了,连他们戏曲社的社长都好几次想约她出去吃饭,但一直没成功。我们所有人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都在想,我靠,人与人之间怎么如此参差,凭什么能有人长得这样漂亮!可后来我们才知道,她在音乐上居然有这么深的造诣,我是不太懂评弹,但他们都说,她的水平绝对是专业级别的。听说她妈妈是SZ市评弹团的资深老师,以前获得过很多大奖,在国家大剧院也演出过很多次呢!”看着舞台上的她,学长小声地用南京话和我交流着。我反驳他说,自己并没有一直盯着人家看,但其实我的确没法移开自己的视线,因为我真的被震撼到了,以至于有些失态。

只是我没想到,她居然和我一样,是今年刚入学的新生!刚刚在舞台上,她的声音没有丝毫颤抖,气息自始至终非常平稳。事实上边弹边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琵琶并不像吉他,可以戴着肩带,省些力气。她需要一直抱着琵琶,弹奏时更需要时刻抬高手臂,没有足够多的训练和舞台经验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更让我震惊的是,她是文化生,并不是专业的艺术生!

我所认识的艺术生朋友,都是日复一日、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一点点精湛自己的技艺,达到足够的专业水平。而且随着对乐器愈发精通,这种付出和精进变愈发不成正比,因为艺术这条道路,越往后便越受到天赋的影响。对于并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而言,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或许不难,可真正的将乐器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将自己的情绪与性格融入乐曲当中,却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可这个叫宁凝的女生,是真正的做到了与手中的琵琶相交融,就好像她就是琵琶,琵琶就是她一样,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即便她的家人从事于评弹行业,使她得以拥有非常丰富的平台与资源,恐怕这也难以促就她的水平,要知道,专业的从业者也不过如此。上天赐予了她一副好嗓子,也赋予了她不可多得的机会,可是,无论是艺术生还是文化生,要想成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得付出极大的努力与牺牲,更何况一名非科班的文化生。得付出多少倍的努力,才能同时兼顾学业和艺术上的成绩!

我终于明白,为何在她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纯粹与倔强!倘若不够纯粹,不够倔强,如何能实现如此高的艺术造诣?至于疏离与清冷,也许是因为对于这片舞台和台下的观众并不够适应吧。长期在阳春白雪的环境中成长,应该接触到了许多艺术大家,所以给人清冷的感觉也并不奇怪。

可是,为什么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悲悯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