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集海神妈祖42(1 / 1)

太元玉女是九天玄女应化在昆仑山上的神人之一。她与玄龙的应化身盘古天王结合,生下了西王母和东王公。盘古天王完成开天辟地使命返回中天后,当上了中天天帝,太元玉女自然就成为天王母后。

后来,太元玉女在九天玄女和观音菩萨的加持下,投胎转生在福建一林家,28岁成道后成为海神娘娘:由于她具有母、祖二义,人们俗称妈祖。

太元玉女投胎转生在福建一林家,取名林默(960年一987年),人称为默娘,宋时莆田湄洲人。默娘的母亲陈氏曾经梦见观音菩萨,赠给自己一朵优钵花,喜而吞之,便觉有孕,怀胎十四个月后便生下默娘。由于默娘生下一个月都未曾啼哭过,家人都以为她是哑巴,便给她取名林默。默娘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她尚在襁褓中时一见到九天玄女圣像便“手作欲拜状”,五岁时,能诵《观音经》,十一岁时“能婆娑按节乐神”。十三岁时临井汲水,井中有九天玄女神像出现,持

符相赠。默娘得符后遂灵通变化,驱邪救世,屡显神异。乡民有病来求,赠符水饮之即愈,默娘最大的本领是“元神出体,下海救人。”

有一天,她正在机上织布,突然昏厥过去,手脚不停地抽动、挥舞,她母亲以为她中风了惊骇不已,拼命地摇起,用力抓住她的手。她被母亲叫醒后懊恼地对母亲说:“刚才海上起浪,父亲和哥哥的船在海上遇难,我赶紧救他们,已经救起了父亲和大哥,正在救二哥时,抓着哥哥的手被你按住,用不上力,二哥又掉下海去淹死了。”说着痛哭不已。

默娘的母亲听了她的话,以为她在说胡话,并不以为然。几天后,默娘的父亲乘船从海上回来,诉说在海上遭遇风暴船翻沉,人都掉进海里,众人正在挣扎时,恍惚之中看见一女子将落水的人救起,这女子涉波涛如履平地,但在关键时刻这女子却不见了,因此在这次海难中死了一儿子,默娘母亲这才明白默娘织布时昏厥乃“出元神救父兄”,自己不察而将默娘唤醒,白送掉儿子的一条命,懊悔不己。

人们对默娘越传越神,于是默娘的名声大振,人们每当遇有海难时,便大声呼唤默娘的姓名,就会化险为夷。

宋太宗雍熙四年重阳前夕,默娘向家人告别,说明日一早便去登高。重阳那天,默娘一早梳洗完毕,盛装严饰,一个人登上湄峰山。这时候,天边传来悠扬的仙乐,笙歌嘹亮,云端上现出无数的仙人,其率领众天仙者就是一代大天尊九天玄女,只见九天玄女指示仙童玉女将默娘簇拥着升上了天。

默娘回归九天后被九天玄女封为海神,人们立庙祀之,白宋、元、明、清以来默娘屡屡显灵救助海难之人。

宋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航行途中遇狂涛骇浪,八艘使船覆没七艘,使者所坐的船亦岌岌可危之时,船上的艄公乃闽人,平素信奉妈祖,危急之时大声呼喊“妈祖”,只见有“神女降于樯而免于难”,路允迪返朝时上奏皇帝,赐庙额为“顺济”。

绍熙三年,福州人郑立之,自番禺泛海还乡,舟次莆田境曦湾,未及出港。有人来告,有贼船六只在近海,盍谋诡计。于是,诣崇福夫人至天妃庙求救,得三吉三珓出港后果遇贼船六只。危急之时烟雾突起,风雨骤至,狂波如山。终于借此气候之变,摆脱贼船,既而海又复故常。

淳熙十一年(1184年),天下大旱,瘟疫流行,官民人等祷告于妈祖庙,顷刻天降大雨,瘟疫消失。

嘉熙三年(1239年),钱塘潮决堤,海浪肆虐,吞噬无数人畜,但海水至艮土祠妈祖庙前时,“若有限而退”。

元时,“护海运有奇应”。

明洪武初(1368一1398年),“海运风作,漂泊粮米千万石于落涤。万人号泣待死,遑急之下,大呼“天妃”,则风回舟转,遂济直沽。

永乐年间,“郑和通西南夷,祈祷于天妃庙,屡获佑庇。”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师征台湾,攻厦门时,潮落舟搁浅,仰天祷告天妃,“神涌潮以济师,遂克厦门,及平台湾,亦显灵异”。有此种种灵迹,故先后被褒封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默娘封号虽多,但当地人不喜呼其封号而喜呼为妈祖,妈祖这个称呼是妈和祖的合称,因为妈祖是太元玉女投生转世的,而太元玉女又是九天上帝玄女的应化身,故既是人类的天妈,又是人类的元祖,所以,呼妈祖,显得呼唤者与被呼唤者之间的关系更为亲近、亲切。倘遇风浪危急,大声呼唤妈祖,则海神赤脚披发,十万火急赶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锦服、车盖随从而至,这样一来,势必稽延时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