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力量(2 / 2)

  他感到了寒冷,这不是山东九月该有的温度,好冷好冷,止不住的打颤,他看着这小小的婴儿,神色动容,那双眼眸中是痛苦是怜悯还有浓重的愧疚。

  胤礽低下头,“我做的是什么太子啊……”

  第82章 力量

  太子写信是希望胤禟能够从广东调粮运往山东,虽然相距深远,但是山东也有港口,走水路的损耗远比从其他地方运粮过去的损耗要小。

  如此一来,既能援助山东,也不至于损耗太多。

  且太子信上恳切言明已经向京城写信请求皇阿玛允许开两广粮仓运往山东,万望九弟能够在得到京师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往山东发粮,事态紧急,以大局为重。

  太子还有另一封信,上面则是熟悉的字迹普通的信封,掩盖痕迹。

  太子在其中写道,若是皇阿玛有怪罪,他会一力承担,并且愿意支付沿途的损耗,不叫胤禟亏损什么。

  胤禟看了只是沉默放下,心中情绪翻滚。

  他原以为山东道的灾情在天灾消失之后已经有所缓解,谁曾想竟然还是如此惨状,且赈灾不力不是一个官员的问题,是一群官员的问题。

  实质上就是朝廷地方赈灾体制从根本上就有问题,归责不明确,官员们上报灾情反而会被认为是执政不力。

  就像是一县令之地若是案件频发便会被认为是县令无能,于是便衍生出了县令隐瞒案情,息事宁人的做法,让一地管理混乱,民众受害。

  这不能说是康熙的做法有问题,更不是大清独有的问题,而是几千年来的官员们都是如此考评的,便如此传下来了。

  八旗养民的政策不能说有问题,若是执行得好确实是赈灾的一大帮助,精准帮扶灾民也是件好事,但是问题在于八旗养民政策的实施中做不到执行得当,反倒成了滋生贪官污吏的营养液。

  派遣去的八旗官员的银子从哪里来呢?没有门路的那些人只能拿着自己家银子去填,可是这种在八旗内过的都不算好的人家哪里能有多少银子。

  那些有门路的全都去佐领哪里开了条子然后拿着条子去国库借银子了,到了山东之后也并不将银子用于百姓。

  这些派遣去的八旗官员说是官员其实只是普通旗人,到了当地之后一无官职二无门路,反而是听从山东当地官员的话,跟着他们一起隐瞒灾情,更有甚者,这些旗人所带去的银子被当地官员收缴起来放在哪,就是不给灾民用,

  真正有魄力和那些官员对着干的人,都一定是有所依仗吗,别以为是旗人就有什么了不起的身份,旗人多了去了。

  这些当地的官员是汉人,但是人家也是诗书世家出身,苦读多年当上了官,姻亲故旧,同年座师,人脉、手段可比这些千里迢迢被派出来的旗人多多了。

  可见不适宜环境的政策反而叫本就复杂的境况变的更加混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