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翁婿(2 / 2)

  “江南汉人多,文人们都学孔孟之道,太子备受拥护。”

  大清国土广阔,相比于前朝,几乎是两倍以上的国土,诺大的国土上民族众多,但是少数能够影响全国的富裕地区都是汉人居多。

  而与此同时,入关多年的满人接受的也是儒家文化的熏陶,平时使用的几乎都是汉字,唯有重大场合才会满蒙汉三种语言书写。

  在这片土地上,嫡长子继承制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延续几千年宗法制度的核心之一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指的就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即使前面有庶长子,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嫡长子。而太子从序齿之后的排序来说,他就是皇上的嫡长子。

  一个太子,这对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文人来说可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要不皇上当初怎么会立太子呢。

  还不是因为撤三藩有很大的危险性,一个不小心就会断送整个江山,康熙果断的立太子,就是向全天下的汉人做出保证,你看,朕是遵守儒家的思想的,朕的继承人是按照汉人的方式定的。

  满人的传统继承习惯的是诸子均分,分的多寡,全由父亲决定,而遗产是留给幼子的,这个幼子和蒙族、藏族的小儿子概念不同,这个幼子泛指所有在父亲死的时候还没成年的儿子。

  而康熙立了太子,这一举动展现了民族融合,表明了他是大清的皇帝。

  皇上南巡好几次了,江南的大小官员已经十分熟练于接待皇上,但是太子不同啊,这可是太子啊!难得一见的太子,他们能不激动吗?

  仅是在江宁一地,觐见太子大小官员就有四百多人,可不就招了皇上的眼睛。

  而且太子处置极好,接见官员不以民族官位区分,而是根据他们所管理的事务,每天召见不同的人,一边召见官员了解情况,一边还能陪着康熙接见士族乡绅。

  甚至还能在离开江宁的当天就呈上折子概述当地的情况,指出不妥之处,衬托的一同随行的直郡王胤禔仿佛一个莽夫。

  太子乔装跟随皇上一同寻访民间的时候,他性情温和,言语亲切又不失威严,对待举人秀才指点文章,鼓励其精进,对着年老的乡绅也能俯身听其言语。

  不论太子是不是装的,人家姿态是做到位了,不少官员那可是眼睛冒光的看着太子,感觉太子就是符合他们想象的完美储君,一窝蜂的冲上去觐见。

  高其倬将南巡一路上太子的表现和官员百姓的反应一一说出。

  索额图越听越骄傲,没错!与太子就是这样优秀。

  但是高其倬话锋一转,“所以索大人,你明白老爷为什么叫你过来了吧。”

  索额图正听的高兴,却戛然而止,停顿片刻,“因为老爷忌惮少爷。”

  高其倬点点头,“没错。”

  他看向索额图,端起自己茶杯一饮而尽,眼神中含着冷厉,“索大人,你应当知道自己的名声吧。”

  太子党的普遍想法是,太子完美无缺,索额图是个搅屎棍,而大阿哥胤禔那边刚好相反,全都认为明珠是老奸巨猾,大阿哥莽撞。

  不能分出那种名声更好,但是在人的名声比性命还重要的年代,也能看出两个党派的实际控制人是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