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35(1 / 1)

夏尔被老师一席话说得茅塞顿开,连连点头称是。晚上他特意做东请老师一家吃饭,这当然也是艾玛提前嘱咐过的。雷纳克在卢昂日久却没吃过这家车水马龙的意大利馆子,但也知道声名显赫。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吃意大利菜,连龙虾都说是南边出的鲜嫩有味,更不必说番茄肉酱,里头浓浓的奶油味闻着都快窒息了。夏尔不惜腰包,捡着好吃的贵价的点了满满一桌,侍应生看他像个土豪就格外奉承,雷纳克也暗暗吃惊,再一联想乘坐的那架马车,如此豪华宽敞,不由对这学生就越发上心了。

从卢昂回来,艾玛听了章程,知道大事已毕,往后的事有了眉目,当务之急是要开工建房。经过估算,果然是没有几万法郎根本不成事,幸好镇长夫人身当士卒先捐了钱,有了她开先例,艾玛也好与舆论打招呼。还是在雷纳克的帮助下,艾玛在《卢昂日报》上发了一条消息,稿子请了日报社的金笔杆执笔,除了在托特舒舒服服玩了一天,带走了一大堆贝尔托特产,松鸡葡萄酒等等,短短一百字润稿费就要二百法郎,但这个钱花得却值,消息里先说明了包法利医院在托特建立的重要意义,提高当地医疗水平,解决就医难问题,疏解城市功能等等,尤其强调了镇长夫妇一心为民的事迹。

托特的上等人家们得了信便有些坐不住了。他们虽然祖祖辈辈都在托特,却都希望能够走出这里,真正出人头地。可是在小地方要引起当局的注意本身就很难,谁能想到包法利一家能有这种能量,一件事搞得这样轰轰烈烈。公证人夫人敏锐察觉到了什么,既然镇长夫人都这样出血,自己家也不能落后,派人送了四千法郎,艾玛想了想只收下两千法郎,登记在簿子上却还是四千法郎,公证人夫人得了消息就对包法利一家感觉更好了。

税务员也不甘落后,送来了三千法郎,法务专员仿佛跟税务员商量好,也送了三千法郎,艾玛毫不犹豫的照单全收。至于那几家有名的富户,各有几千法郎不等,艾玛也客客气气收了。除了这些,拉法夫人也送来三百法郎,名义上也是为了医院建设,实际上她是想帮艾玛一把,尽力所为。艾玛心里自然明白。这天傍晚,特蕾莎来到托特,未等艾玛说什么,特蕾莎先拿出五千法郎来,并道:“这么大的事却不跟家里商量一声……”艾玛正是不想给家里添麻烦,要推辞,特蕾莎叹气道:“田庄里也该有一份的,要不是往后可怎么说?”艾玛顿时明白了特蕾莎的意思,这也是为了弟弟尼诺铺路,像卢奥老爹一样做个守成的种田人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将来呢,要不要为卢奥家以后打算一番?难道卢奥老爹在继承祖宗遗泽的时候就没想到建造贝尔托庄园么?光有钱怎么行,名声也是要命的东西啊。

二十天后,等到土地证办下来的时候,艾玛手里已经筹到了两万五千法郎,建筑商马丁是卢奥老爹熟悉的老朋友,图纸是在卢昂找了设计院做的,小医院而已,功能定位搞清楚了,这是他们手到擒来的东西,根本不用费事。建筑商手下的兄弟们虽然都是乡下人,不懂得城里的花哨玩意,房子盖好了也不会成为什么引人注目的豪华建筑,却胜在结实牢固,实用性强。接着春末的时机抓紧时间开工,预计到明年春天医院就可以施诊了。夏尔白天一面在自己的诊室里救死扶伤一面又要去工地上监督进程。慢慢的,夏尔发现自己好像对建筑业更加得心应手,他是多么喜欢拌石灰垒砖头啊,木活师傅累了,他还能接把手做几个楔子呢。若不是他现在小有名声,真的应该转行也说不定呢。

工人们都住在工地里,这就有了危机感,要赶在冬天来临之前将房子主建筑盖好,到时候也有个挡风雪的住处。艾玛特地从田庄请了两位嫂子来给大家单煮一日三餐,卢奥老爹不放心,也经常到托特来逛逛,监工查账,帮着女儿分忧解难。包法利老奶奶在信里听说了儿子的壮大工程,连忙来到托特,见到这般盛大景象,享老太太的福彷佛近在眼前,不由就激动万千。她将带来的压箱底的五千法郎都给了儿子,艾玛郑重要写借条,包法利老奶奶也就顺水推舟的应了。

看到艾玛还要给煮饭的女工另开工钱,而且连着采购的权力都下放出去,包法利奶奶再也坐不住了,她虽然无法顶替两个人做活,但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是能干的,况且她经手买菜岂不是比这些外人放心。反正临行前已经把家里的现金都带到身上来,也不怕包法利老爹能有余钱花天酒地,索性就在托特待得久一点,顺便能再为儿子省点钱就更好了。在包法利老奶奶的强烈要求下,艾玛只好辞退了两位帮忙的女工,叫了露易丝一起过来协助包法利老奶奶照顾工地。这样一来,包法利夫妇也得跟着大家在工地上一起吃大锅饭,可是有什么不好呢。工人们看到东家跟他们吃得一模一样,医生又是这样的平易近人,干活的速度就更快了。

包法利一家子忙活得热火朝天,这样大张旗鼓的终于惊动了安德威列侯爵。这位大人曾经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做过国务秘书,现在形势稳定他又想恢复政治生涯。竞选众议员是他光复的第一步,所以他向来对着城镇建设服务人民拥有很高的热情。冬天,他把大量木柴送人,在县议会,他慷慨陈词,惦记着环保、基建、民生等等各式各样的政治事务。他现在所住的沃比萨城堡距离托特不远,听说托特要建设本地区甚至是本市第一家乡镇医院,安德威列侯爵觉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又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