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日本人投降,王大力回家”30(1 / 2)

1945年春天,棉衣还套在身上,阚家庵最能干的女人周坤英依旧挎着她的馒头篮子。这只篮子,养活着她的老奶奶、三个孩子、加上夫妻俩六张嘴。周东城守着馒头店,不光代人蒸馒头,也卖馒头给过路的人。周坤英照旧提着篮子,在往来的船只上兜售,两下里一比,还是周坤英主动出击的生意好。

老主顾们不光买馒头,还时常拿老三船生打趣。

“坤姑娘,什么时候再在船上生一个啊。”

“有事去啊,我哪里是在船上生的,是在岸上生的。”

“岸上生的,应该叫岸生,怎么叫船生的呢,哈哈哈。”

“好了,不要嚼蛆子了,要买馒头的抓紧,不买我就走了。”

周坤英一边跟人闲聊,一边走在船帮上。对面驶来一条船,周坤英看是看见了,没有特别留意,这种会船的事常有,只是今天的两船靠得忒近,周坤英就被两船挤落水。

船上的人喊:“不得了,有人落水了。”

周坤英被两条船的人救上来,得好附近有个砖窑,周坤英湿掉的棉衣棉裤被脱下来靠在窑上烤,烧窑的人拿出一床被子盖住周坤英烤火,只是一双脚没捂严实,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

周坤英这次落水让周东城意识到,不能总是让女人这么卖命了。这几年卖馒头,总算又有了点小积蓄,夫妻俩合计后,盘下隔壁一间店面,以后除了卖馒头,也下面条、馄饨做早点。

这一年秋天,阚家庵发生了两件大事:日本鬼子投降,王大力回家。

日本鬼子投降一个月后,从城里开来的一班船停靠在阚家庵,一个头脑花白的高个子男人,佝偻着背,手里提着大包小包,这个男人稳住脚步在跳板上保持平衡,动作缓慢的上台阶。

一路走,他一路不断瞧着街面上的店铺,瞧着迎面而来的人,那些人,他有的完全不认识,有的模棱两可,有的一眼就认出来,没有人认出他,他也没有喊住认出来的人,由着熟人贴着肩膀走过。

十五年来,王大力多少次在梦里勾勒阚家庵的画面,从上海归家的一路,想象了多少个与阚家庵人相见的场景,眼前的一切,与自己脑子里的画面,还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家乡的船不全是人力拉的,居然也有上海才有的突、突、突、冒着黑烟的机帆船。镇上竖起了电线杆,上面架着电线与电话线,王大力分得清,包着皮的,细细的是电话线,赤裸着铅丝的是电线,上面可以站鸟儿,但是人的手不能爬上去碰,碰了就会烤焦手,会电死人。

镇上的街面比从前宽阔。他认识的铁匠还在铺里敲打,铁匠的黑脸色倒是多少年没有变化;曾经挑着剃头摊子的“滑头”,在一间花花绿绿的理发店里帮忙,门口挂着:“大华理发店”的招牌,看样子“滑头”是把手艺传给小辈了;跟他关系不错的杂货铺邱老板招牌换了,他熟悉的兵侯不在店里;骗过他钱的毛家肉铺关了门,他特意扒着门缝往里瞧,没看到毛国才,他心里有点失落。

王大力走到蒋家茶馆店,把手里的行李往门口一放,跨进门槛,坐在门口一张桌子旁。从上海坐了一夜的船才到南通,再从码头坐车到开往阚家庵的码头,再爬上往家开的船,王大力确实有点累了。他长长舒了一口气,用手摸了摸额头刚刚冒出的汗,打开衣衫,掀动两边的衣服找风凉,扭头间他瞥见了最里头的那张八仙桌,没错,就是那张桌子,他曾经在那张桌子上败光了王家的家产。

王大力瞬间低下头,他在上海码头漫长的扛包岁月,早已在心里将自己的嘴巴扇过千百回。想起自己的爷爷、父亲都是全镇勤劳能干,让人敬佩之人,不然也置办不下漂亮的三间大瓦房、十几亩好地。如果自己不败家,延续着祖父、父亲的勤劳能干之路走下去,他过的是让人羡慕的生活,他不用妻离子散,他的一儿两女,也会享他的福。

王大力在上海遇到一位家乡人,那位家乡人给他送来了珍贵的消息,他那个从小就偏爱的大丫头坤侯,已经赎回了祖屋,从那一刻起,他在心里燃起了希望,落叶归根的希望。

王大力喊了一声:“德侯,来碗烫茶吃吃。”

德侯应了一声,提着壶子,给王大力扬了一碗滚开的茶:“客人,还要吃点什么?”

王大力回一声:“不用了。”

他从随身的包里翻出一张在南通买的缸爿,十来年不曾有机会吃家乡的烧饼,刚进了城,王大力就买了三块填饥,没想到大饭量的他,也只吃了两个。一个人要是想算计自己是不是老了,拿曾经能吃的东西比划,就懂了,王大力在心里摇摇头,不服老不行。这样的缸爿,二十岁的时候能吃五个,那缸爿在包袱里藏得久了,悟了一身湿气,滋味自然比不上刚出炉,王大力慢慢地将饼扯进嘴里,依旧嚼得满嘴带劲。

德侯端详这个省钱的主顾,慢慢的瞧出熟悉:“你,你是王,王......”

王大力知道德侯认出了自己,故意不着急给答案,咧开不整齐的牙口笑,显出些许淘气。

德侯终于看清楚了:“你是大个儿,你是大个儿哥哥。”

以前,德侯虽然是个跑腿的小伙计,王大力有酒喝的时候,没少让德侯蹭酒蹭菜,这声大个儿哥哥,还是当年的尊称。

德侯很激动:“哎呦,大个儿哥哥,你头发怎么白成这个架子,我都不敢认了。”

听到德侯的呼喊,里间的蒋七、蒋立功也都跑出来,蒋立功打小在店里转,对王大力印象深刻,蒋七当年主要赚王大力的酒水饭钱,牌桌上赢钱还是以毛国才为主,谋了王家田与房子的不是蒋七,所以见到王大力惊喜大于愧疚。

蒋七忽然反应过来:“你来的路上,经过你丫头女婿开的馒头店,你咯晓得?”

“啊?是吧?”家乡人带话的时候,并没有说到坤侯已经开了馒头店,对于新开的几家店,王大力没有太在意,也没有仔细瞧,“在哪里,带我去。”

几个人带路,王大力跟在后头,脚步变快,心也跟着砰砰跳,他并不确定,自己的不约而至,坤侯会是个什么态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