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中国人没有信仰? 123(1 / 2)

然而,全场的听众都感受到了一种异样的氛围,这首曲子似乎与他们之前所听到的有所不同。

前奏依旧保持着其庄重与肃穆,但与之前不同之处在于商音杂糅其间仿若秋之清旷,隐隐有金石之声。

中奏节奏急促,是羽音收藏凄清之情低伏四野,仿若万物蛰伏,生机暗藏。

及至后段,仿若春意勃发,草木于土中轻轻绽放,春回大地,如此方有生意盎然的景象!

一曲既毕,文王望向轻轻睁开双眼若有所悟的殷阳。

【卧槽!这尼玛仙侠小说呢?竟然还用曲子考试?】

【我除了觉得曲子里相比仲尼所弹《文王操》有肃杀之气外,没有听到其他的情绪啊?这能悟出什么来?】

【等等...楼上你说有肃杀之气,我感觉好像悟出了什么。】

此时屏幕中殷阳思忖一番,缓缓开口道:“以易经思想来论,一阴一阳之谓道。孔丘一生前期锋利无匹,至刚无柔。及至学习易经后其达到阴阳互济的层次。”

殷阳想到此处,眼神渐渐清亮起来。

他看向大殿一角的烛火。

一排烛火正好被从大殿门口的风儿拨弄,烛影飘摇,光暗浮动。

“他一生旨在复兴周礼,但却没有想到周礼之所以能够履行,在于周朝一样有强大的武力来保障周礼。”

“手中没有刀,和有刀不用是两回事,所以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后世周天子衰微,主弱臣强,又有谁愿意交出自己的权力呢?所以人心滑落是历史必然。”

“这也是后世为何儒法并用的原因,对于好人,儒家使人相亲,《诗经》《论语》皆为陶冶情操之用;对于坏人,法家使人去远,《说难》、《孤愤》皆为束缚人性之恶,恰如阴阳之道,一张一弛。”

“不错!”

周文王听到此处,眼神欣赏地望向殷阳,“大道至简,《周易》六十四卦,无非阴阳二气也。无论是治国还是治身治心,最终还是落实到阴阳上!”

“观你之描述,孔丘前期思想象乾,至高至清,柔性不足,故礼之用,和为贵,若天性良善之人则可闻道信受奉行,天性阴郁之人则囿于私欲,又怎会任用孔子这把利剑?”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殊性,即使是周朝也非全以礼乐治国,效法天道,自然有生杀之道,卜蓍为《易经》之用,而阴阳为《易经》之体,体同用异,方能周游八达四海。”

殷阳听到此处,想起后世多将易经仅仅视为算命的偏见,不禁更加感慨圣人之言的前瞻性。

“孔子总结您的观点与您刚才所说不谋而合。”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神道指阴阳变化不测之道,非指鬼神之道,但后世用之既久,故以神道指鬼神之事。但我们民族其实最早就是以天地间的自然规律为师来学习发展的啊!而鬼神之道,其实在商朝往后便已废除,却在后世又托名而起。”

“孔子总结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说到此处,殷阳想起网上许多人听了几句外国的所谓权威研究就开始大肆批驳祖国方方面面就好笑。

中国人没有虔诚的信仰?

信仰是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