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真理无大小之分 72(1 / 2)

此时的卷轴画面再次如镜花水月般涟漪阵阵,浮现出另一个时代里会议室的画面!

一名西装革履的中国人与十几名来自各国的法学翘楚正坐在圆桌上,每个人的面前都有着厚厚的卷宗。

时间:1946年4月29日。东京审判前夕。

远东军事法庭开庭前。

此刻在这档收视率直逼往年春晚的这档民间文化节目中,每个信息点都在激烈撞击着关心国家兴亡的观众心坎。

“由于这次审判采用的是最公正的英美法系,法官的次序照以下顺序安排:美国、英国、中国、苏联、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印度、新西兰、菲律宾。”

“我不同意这个安排。”

“梅博士,为什么?”

“我认为应该按《日本受降书》的签字顺序来安排座位。也就是说,在美国的后面应该是中国。卫勃爵士,为什么按这个顺序安排座位?”

“因为是惯例。这只是一件小事,请梅博士不要争议。”

一身大法官打扮的梅汝璈闻言眉头一皱,有节有礼一字一句地严肃回击道:“惯例?谁定的惯例?何况真理只有深浅之分,没有大小之别。所以我建议按照《日本投降书》的顺序安排座位!”

梅汝璈(1904年11月7日 [5]-1973年4月23日),字亚轩,江西南昌人。中国近现代法学家。

他在山西大学法学院任教期间谆谆告诫同学们:“箐华大学和山西大学的建立都与外国人利用中国的‘庚子赔款’有关,其用意是培养崇外的人。因此我们必须‘明耻’,耻中国的科技文化不如西方国家,耻我们的大学现在还不如西方的大学,我们要奋发图强以雪耻。”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刘子华看着这些曾和他在同一个时代战壕里虽素未谋面却音容宛在的战友,眼含热泪吟诵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而殷阳也赶紧以手背拭去双眼泪珠后以手抱拳慷慨回应!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我华夏千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有一批和您一样的仁人志士为国尽心!前辈,您辛苦了!”

-------------------------------------

此刻屏幕前所有的观众。

无论是泛白的军服上依然规规矩矩胸配徽章的手不停颤抖的耄耋老人,还是此刻刚刚能懵懂看懂对话拿着小国旗的黄发小儿。

无论是在都市里此刻刚刚辛劳奔波一天好不容易在地铁上放松看下视频的白领蓝领,还是在小吃街此刻终于忙完一波高峰期正在刷视频的宵夜摊主。

无论是在国内和家里人坐在一起看着有线电视正准备出国的留学生,还是此刻已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通过网络观看直播的天涯羁旅。

当无数个他们看到这些举世皆知的历史画面,全都莫名开始心胸酸涩五味杂陈!眼睛莫名浸润发酸!

此时此刻,几乎全华夏人民在这一刻全都因为这档节目硬了!

拳头硬了!

无论输赢必亮剑!无论成败,中华精神不可转!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