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全世界的默契 64(1 / 2)

似乎因为节目中留法学生恶劣的生存环境牵动了张炀心头那丝困扰已久却找不到出路的问题,此时这位当代法国留学生脸上露出了不解和疑惑。

“他为什么要这么拼命?明明比我现在还辛苦...其实他有很多选择啊!只要选择回家就可以不受这种苦头,为什么要自讨苦吃?”

张炀鼻翼轻轻抽动,盯着屏幕嘴唇颤抖语气喃喃地问道。

他是问谁?问人?问天?还是问己?

而身边坐在椅子上的余梦望了一眼已经沉浸入节目剧情中眼神微微泛红的男朋友,没有说话,只是朝他又坐近了一点。

然后伸出右手,覆在张炀放在膝盖依然略略有点颤抖的左手拳头上。

这当然不是帕金森,而是张炀心绪起伏的体现。

原以为自己在异国他乡的这些岁月已经尝尽他乡冷暖,已被现实折腾的麻木的张炀在这种环境里早已萌生出了回国的念头。

但回国又能干什么呢?

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有选择,之所以痛苦也是因为有选择。

因为选择如果是鸡肋,就会让人患得患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的生活虽然无趣但可以忍受;理想的生活虽然精彩却需要割舍太多。

人生在世,好像孩子什么都好奇,年轻人什么都知道,中年人什么都怀疑,老人什么都认命。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可这时看到这段过去的往事,已经迷茫在人生漩涡里的他已经麻木许久的心里竟然重新涌起了一种冲动!

此刻身边的余梦也像小猫一样挤到了他身边,她轻轻抬起头,望向张炀眼中渐渐浮现的光芒,心里悄悄升起了一丝暖流。

“谢谢你,殷阳!点醒了张炀的梦想。”

在学校就是张炀学妹的她自从来到法国后注意到原先在校园里神采飞扬的张炀眼中逐渐失去星光后,就敏锐注意到这个曾经在她心中的英雄心里在与生活的搏斗中失去了什么。

那是对目前生活目标失去意义的一种气场,是被生活重压压迫磨损后逐渐丧失韧性的精神状态。

如在重压下失去回弹性的弹簧,如在疾风中明灭不定的微光。

所以她不想看到自己曾经的英雄如此沉沦下去!

自从她刷到《经纬古今》第一期后,就敏锐地意识到这个节目是可以提升张炀心力的节目。

同样沙漠中的半杯水,乐观者高兴地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悲观者说太惨了只有半杯水!

可水仅仅是水,不同的是人而已。

哪有什么两个乐观者和悲观者,终究只不过是同一人的不同人生片段罢了。

民族自信,来源于对自己文化优越性的理解,而这一点,对于他们这种留学海外的学生来说,更加弥足珍贵。

“河山只在我梦里”这简单七个字代表着多么深沉的情感意蕴,只有出国的华人才能真正的体会。

就像在国内上学时,在周一早上的操场抬头望向从晨曦的剪影中缓缓升起的那面五星红旗,她并未有特别的感受。

可到了异国他乡,经历了最初的好奇与兴奋后,她才在某一天陡然发觉,那种格格不入的孤独感随着时光荏苒缓缓在她心中塌陷处一个呼啸着寒风的空洞!

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也许是在某个夜深人静时,她因为失眠爬了起来,于是趴在异乡的窗台上望着孤独了千万年的月亮。

也许是在某个人来人往时,她在地铁上带着耳机刷视频时偶然听到那句“瓜娃子”。

也许是在某次外出散心时,她在海边望见了那头外表早已斑驳却沉重的石狮。

也许是在某日夜晚归家时,她路过中餐厅门口看到了那面在夜风中飘荡的红旗。

她在月光中蓦然想起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她在满目的高鼻梁蓝眼睛的人群中蓦然想起“竹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她在海边打开罗盘,见到石狮面朝的方向是东方。

她闻到打烊的店面中依旧轻轻溢出的孜然香,恍然想起,自己已经好几年都未再尝过二中门口那家鸡排的滋味了。

这一刻,她突然很想听听家乡的歌声。

当熟悉又陌生的男女声合唱在耳机中悠然响起,她突然蹲在了异国灯火通明的街上嚎啕大哭起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