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孤独的观星者 44(2 / 2)

p站办公室。

距离晚上八点的直播还有一个时辰。

陈总这一次亲自坐镇。

即使上一次《经纬古今》仓颉篇,他都只是在家里骑狗。

可这一次,他却因为这个并不着名的人物,来到了节目间。

自己日理万机,除了听各个项目的报告和公司战略层面的规划,已经忘记自己上次监控节目是多久远之前的事了。

“这个是陈总?他怎么来文化历史分区了?我们p站不是二次元当道吗?”

\"你是不是最近没看节目单?自从《经纬古今》爆火后,河南国风类节目和传统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多了!听说这次是个央视有合作,先测试直播,如果效果好就考虑下期在央视正式直播!\"

“没想到陈总长得还挺有男人味的,我先以为创办p站的都是肥宅...”

“喂喂喂,你这刻板印象太深了吧!”

陈总对于身边这些小女生的聊天视若罔闻。

此刻他心里也像提水的水桶一样七上八下。

因为在担心今晚的直播效果。

军人守卫地理疆土,文人守卫精神国土。

我们地理疆土没有被入侵,但精神疆土岌岌可危。

归其原因,因为世人多是功利的,在登顶前谈文化之都优越性太容易被反驳。

如同《流浪的球》为什么现在才出现?本质是因为经济基础雄厚和大国重器的基建狂魔体系才能产生如此恢弘巨着。

如果倒退十年、二十年,人们不会买单。

这句话,也让陈总想起了王代序给他的那张照片。

刘子华一个人在乱世异邦一个人直面整个西方先贤!

只用一张纸,一根笔!

他孤身一人,站在巴黎大学最高学术论文答辩会上纵横捭阖的身影。

那是古来无数寂寞的圣贤全都站在他身后,最令人唏嘘的照片。

-------------------------------------

此刻,天色渐渐暝默。

山东省,泰安市。

泰山一处露营观星地,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一群天文学爱好者围坐在篝火旁,正在热烈讨论着各自的观测经历和对天文的理解。

“古人云,登泰山而小鲁。”

张小千,一位大学生天文学爱好者,望着北方此刻繁星点点的夜空,感慨地说,“遥想当年,战国时期魏国的甘守,齐国的石申同时在两地仰望着这一片星空,分别写下《天文星占》和《天文》,真乃千古人杰!”

此刻北方的天空中,北斗七星连成一线,斗柄东指。

“哦,是吗?”

李大一,一位中年天文爱好者,嘴角讥诮不以为然地笑了笑。

“我倒觉得西方的天文学才是真正先进的,伽利略、牛顿、霍金,这些才是天文巨匠。”

张小千微微皱眉,耐心地解释道:“中国的天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史纪》天官书有云,夫自汉之为天数者,星则唐都,气则王朔,占岁则魏鲜。故甘、石历五星法,唯独荧惑有反逆行;逆行所守,及他星逆行,日月薄蚀,皆以为占。”

“我们的先人对天文的观察和记录,为后世的天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那都是老黄历了小张!”另一位天文爱好者王中五插话道,“现在谁还看那些古老的东西?我们要的是现代科技,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是大型强子对撞机。亏你还是大学生呢,还守着那些封建迷信干嘛?要与世界接轨!”

张小千激动地扶了扶眼镜,不善言辞的他感到有些无奈,但还是双手使劲比划着像落榜的美术生一般试图阐述中国天文学思想的价值:“我不这么认为!尊重和了解中国的传统天文学,并不是排斥现代科技。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同一个苹果在中国人眼里就叫苹果,在西方人眼里叫apple,没有对错,为什么非要说中国人是错的?”

“哈,张先生,你这是在为落后辩护吗?”李大一哈哈大笑,“现实点吧,现在国际上领先的天文学研究,哪一项不是西方科学家的成果?”

张先生的脸色变得严肃:“客观规律是真理!真理不是功利性来批判的!如果以这种思想,那布鲁诺哥白尼当年在教会高压下就不可能舍生取义!《天体运行论》就不会问世!”

“我们不能因为西方天文学的成就就否定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中国天文学的成就,同样值得我们去发掘和传承!”

“算了吧,你这小古董别活在过去了。”王先生不耐烦地挥挥手,“现在讲究的是实证科学,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古代传说。”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加入,他们都开始友善地嘲笑起张小千在这样的氛围中。

他的声音在嘲笑和质疑中显得微弱。他试图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在这些无脑推崇西方天文学的声音中,他的声音如那轮被渐渐遮蔽的月亮一样隐没世外。

而一个少女此时却一直坐在篝火边默默听着张小千的言语。

她没有加入,也没有嘲笑,只是默默听着,思考着...

“甘守和石申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