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古之道纪,字由符来 26(2 / 2)

此时,当屏幕前的观众注意到屏幕里这个符号时,都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家人们,左边我看着好像是流动的河流,可右边这是画的什么啊?歪歪扭扭的,比我两岁侄子画的世界名作《我妈的微笑》还抽象啊!”

“这个画的是什么?歪歪扭扭的,确定是中国字吗?可是也不像西方的字母啊?”

但此刻弹幕之间也有高人,这时就有一个弹幕全屏滚动。

“我是在档案馆负责古文修复的,这个似乎有点像我修复的甲骨文,各位不要忘了,我们现在的文字已经经历了多次朝代迭代和多次大一统改革才形成现在我们所认识的样子,而最初的文字其实本质也是符号。”

“卧槽!这一期是讲文字的形成吗?可汉字和所谓的道有什么关系?”

“你看你这外行了不是?为什么国家与民族之间使用不同的语言?每一个集体创造出文字这种符号,就代表着创造了只有使用这个文字体系的人才存在的精神世界。”

“笔划组成部首,部首组成文字,文字组成词语,词语组成句子,句子组成文章,是以文以载道!”

屏幕前的观众此时默默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啊!

“受教大佬!”

“谢谢大佬解惑!”

“不仅如此,不同文明的语言其实代表着不同文明的种群思考方式啊!各位,每个语言的逻辑方式是不同的,你的大脑第一语言是什么,你在后期就会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非常推崇《道德经》,曾经和一名华裔朋友尝试用德语来翻译道德经,可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于他不学中文就进入不了汉字所形成的精神世界中。”

“如果一个集体没有文字记载知识和传承记忆,光靠嘴巴说,文明的广度和厚度都会大幅受限,并且很容易被毁灭,那么它本质上就无法发展成为文明,因为它无法形成有效的迭代知识体系传播。”

“大家可以把文字理解成为战争模拟游戏中探索战争迷雾的雷达,如果没有问题,即使有了惊才艳艳的天才思考出了对于世界运行规律的全新理解,他也无法把这个思想和方法论传教给后世,只要他一死,就算到如今,嘴巴说的信息传播幅度有多大?更别提远古时期了!集体就会迅速跌回蒙昧的战争迷雾之中。

“最明显的就是小日子教科书事件!大家想想看,如果我们没有文字,没有照片,没有信息的载体,完全靠语言和记忆,就根本没办法扇小日子的耳光!所以殷阳第二期选择文字起源,是探寻先贤思想的必经之路!没有汉字,我们就没有历史。”

随着这个活雷锋的授业解惑,很多不明所以的观众终于理解了这一期的节目为什么会把他们带回远古寻访汉字的源流。

图书馆高级会议室。

陈老爷子忽然像是弹簧一样从软沙发上弹了起来,身子猛然绷直!

他震惊地看着屏幕里仓颉写下的几个符号。

这符号,竟然不是甲骨文?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着仓颉所书写的那些古老符号!

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幅粗糙而原始的图案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他面前。

这些符号线条简练,形态古朴,与他所熟悉的甲骨文相比,显得更为原始和直接。

他手指颤抖地指着其中一个符号,震惊地说道:“看这里,这个符号……它的结构比甲骨文中的任何符号都要简单!这不可能……这简直是……是文字的最初形态!”

“陈老啊,这只是殷阳打造的一个文化科普类节目,文字应该是有所艺术创作,但不至于让您老这么兴师动众吧...”郑馆长有点好笑。

这老爷子不会入戏太深,全方位沉浸进去了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