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明月高悬之夜,有客远游至此 17(2 / 2)

随着月光渐渐在前院残旧的照壁上随着天时不断地偏移,被殷阳放在匾额下方的两仪图竟然渐渐旋转虚化,最后化为一清一浊两条游鱼,越来越大!

及至双鱼的体型大至将整个书院的区域全部包裹之时,它们豁然分开!清鱼右旋向上,浊鱼右旋向下,逐渐融入到虚空之中!

如果此时有具备神通之人从书院上空俯瞰,可以看到整个书院是一个周流六虚的太虚阴阳鱼正在运转不停。

而从地面看去,则是清鱼在上,浊鱼在下,并不处于同一高度!

太极,是立体的。

此刻在这个书院门口,影影绰绰间突然多了不少身影!

有人身着文士青衫,头戴纶巾,面容清瘦,眉目俊朗,手摇羽扇,衣襟风流。

有人披甲戴盔,腰配利剑。盔插翎羽,甲胄有波涛纹饰,威风凛凛,脚有水渍。

有中年人身穿囚服发鬓凌乱。

有老人白发如银梳理得一丝不苟,身着道袍。

有着破旧深绿色戎装之人身形高大却面容消瘦,颧骨突出,一双破旧的军靴,靴筒上沾满了泥土和血迹。

还有黄发垂髫却脖颈有鳞的小儿,眉目如画却露出一对狐耳的少女。

他们都共同望向挂在门楣上那块写有“日月书院”的匾额。

日月,易也,明也。

而在这些人眼中,书院除了整个区域被清浊二气包裹以外,更有无数金光大字在书院上方组成锦绣文章!布满天井方寸之间!

老者望着晨光熹微中渐渐显露的牌匾,开口叹道:“昔者道之不传,世皆弃之,天收之,地藏之,人不得知而得言。”

青衣文士闻言亦叹道:“今者道之将传,世皆知之,天示之,地显之,人不得言而得知。”

垂髫小儿翻了个白眼:“一个个都不说人话是吧,我进去会一会这位院主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引起千里天地灵枢汇聚于此。”说罢便准备推开大门。

可当他把手贴在大门上时,却是神色一变。

门锁着。

“小朋友,我们远来是客,还是不要打扰院主为好。”

此时那位老者突然出声劝道。

“我不打扰,只是想进去逛逛,再说区区凡锁,怎么可能挡住我天生神力?”

垂髫小儿哼了一声,手臂瞬间发力!鳞片淡淡现于上肢!

我可是曾经喝了米酒后把地上的斑马线都推动过,还推不开你这小小木门??

他双腿压低,身体歪斜向门呈四十五度,作为支撑的右腿更是直接硬生生踏碎了一块青砖!

本来这门口就破破烂烂的,这唯一一块完整的青砖也难以幸免。

但这扇明明普通无比的铁门,却让他龙象之力如泥牛入海般无丝毫动静!

怎么可能?

这让他五岁狂野小青龙在同道面前实在很有点丢面子!

不行!需要找个理由!

垂髫小儿慢慢放下手,表情无所谓地甩了两下手臂,打了个哈欠回头走回人群说道:“突然想起来,昨晚熬夜了,没什么力气。”

那名青衣文士善解人意地点点头:“明白,小孩子不要熬夜,不然会没力气。”

“那你笑什么?”

“我想起高兴的事情。”

此时那位眉目如画的女子终于开口了,嗓音温柔如小桥流水。

“我曾听闻我族先辈几百年前偷看纪姓人家书时提起过这种异象。”

“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唯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彻,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

“这座书院的院主为天地立心之举已现天地异像。我看这书院气象此刻混沌初开已分太极两仪,但还尚未分天人之道与名实之辩,如今阳间除了人道与畜生道,其他道体都是进不去的。九紫离火运是大势所趋,能闻大道者,皆为有缘之人,各位何必急于一朝一夕?”

众英灵都望了一眼这名化形尚未完全的少女狐妖,似乎因为这席见地对这名出生于妖族的姑娘刮目相看。

“有道理,只是你们妖魅一族还可化形藏于世间,但我等灵体在这城市受磁场所扰,很难安身。听说院主主持了一部观道的节目,可惜我无缘得见。”身着破旧戎装之人踌躇开口道。

“此事无需挂怀。汝若信吾,便可随吾同赴近侧之营垒以修武艺。现今汉家子弟,唯军中尚存阳刚之气。彼等日前研习天下大势之时,亦曾观汝所演之节目,颇为赞许。吾等当以此为契机,共谋文武之道进益。只要你持心光明,就不会为军营煞气所伤。”

那位一直沉默不语望向牌匾的将军此时终于开口。

戎装男子看到将军身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