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万物生杀,文明兴衰,不出两仪 10(2 / 2)

“我刚查了下,这节目竟然只在今天下午放了预约,此前竟然名不见经传,没有一点消息!好家伙!看这画面都可以对标国家级电视台的节目了!哪里来的团队?演技文化底蕴双无敌啊!”

....

此时殷阳还在恭敬回答人族先贤的提问。

殷阳的想法很简单。

那就是利用这个私人打造的节目,唤醒观众的民族自豪感!更重要的,是传播先贤的大道!

至于观众...想到刚开始预约就十几个人看,他觉得现在能上几百人就不错了。

毕竟近几年的文化圈一味疑古贬文,实用主义大行其道,还有境外势力推波助澜斩中华文脉,后代很多人的确都已不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了。

他有点紧张,但想起茅老爷子的眼泪和那笔破损老旧的纸币,心里一股力量坚持着他全力以赴、至真至诚地表达着自己的思想!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望向面前的伏羲。

按后世分科之学的说法。

伏羲是首领,是政治家,是发明家,是思想家。

但依殷阳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虽存异而尚同,故后世大学问家常常身兼多职。

比如司马迁,既是政治家,也是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天文学家,自古大道相通,文史哲不分家。

一位好的哲学家不一定是一名好的作家,但一名优秀的作家必定是一名优秀的哲学家。

远古人族,文字尚未出现,故伏羲观天地万象归为八卦以代万物。

而他第三个问题,其实是在问自己。

后世是否有同他一样,寻求天地之间真理大道的哲学家!

此前两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了道体和道用的层面。

第一个问题,问的是后世道用的器之层面是否能保华夏族群生息繁衍,众生和和。

殷阳的回答是华夏后世人人不再为无衣食所困!

第二个问题,问的是后世如何处理“我”与“众生”的关系。

何为众生?

以我为界,他人即众生;以家为界,他家为众生;以民族为界,异族为众生;以人为界,动植万物为众生;以生命为界,天地为众生。

天有生杀,人效法天道,也应把握好度,不可一味放纵一端。

殷阳的回答是华夏后世交融融合海纳百川为生息之道,不好战也不惧战!

来而不往非礼也!若对方欺人太甚,我们不会一味柔慈!

勿谓言之不预也,攻守异形,寇可往!吾亦可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