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奶票63(1 / 2)

从上午到下午,赵满仓都没有等来杨守荣那边的回复。

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吴华民带了一位中年人过来找赵满仓。

“潘科长,这位就是我们饲养室的赵满仓.....满仓,这位是双桥农场的潘科长.....”

赵满仓好奇地跟对方握手,简单客套一句,便静等对方的下文。

双桥农场是京城郊区的奶牛养殖场,可以说是京城的奶源地之一。

这位潘承武科长亲自找过来,铁定是因为农场里面的奶牛出现了问题。

但对方看到赵满仓的样貌时,却有些以貌取人了。

二十四岁的赵满仓看起来十分年轻,尽管他一直干着粗重农活,但并不是风吹日晒的农民,所以他的肤色尽管不是很白,但也不黑。

如果他当初很黑的话,黄秀玲估计也看不上他了。

“吴主任,我看要不就算了吧,其实我们农场也不是很急......”

潘承武拉着吴华民到一旁,小声说了一句,然后就匆匆离开了,搞得后者满头雾水。

望着对方的背影,赵满仓上前好奇了一句:

“吴主任,这位潘科长不是来找我的么?咋突然就走了呢?”

“切,人家瞧不上咱们呗,信不过你的兽医技术.....”

吴华民撇撇嘴,呸了一句:“有本事下次别来求我们呗,真是的,给他脸了......”

原本即将到手的牛奶,现在泡汤了,吴华民岂能不生气?

牛奶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稀缺资源。

在一九四九年的时候,全国上下仅有奶牛十二万头、奶山羊十七万只,年产奶量分别为十九点二万吨和一点七万吨。

一九五六年的时候,京城市牛奶总站成立,集中力量,努力增加牛奶供应。

只不过,去年深秋的时候,牛奶供应出现紧张局面,京城市牛奶总站一边紧急从外地调奶,一边让送奶员到订户家做动员,让成年人先停奶,以保证病人、婴幼儿的牛奶供应。

今年是一九五八年夏天,为了避免重蹈去年的覆辙,所以双桥农场等奶牛养殖场,都接到了上级通知。

然而即便如此,双桥农场这边还是出现了点问题。

赵满仓闻言,顿时好笑不已,明明人家潘承武是瞧不上他的医术。

可是看吴华民的表情,他居然比赵满仓还要生气,可真有意思。

“主任,这有什么好生气的么?不找我们帮忙不是更好么?省得麻烦......”

吴华民闻言,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那可是双桥农场,他们可是京城市牛奶总站的奶源地之一,你知道现在的牛奶多么难申请到么?”

“主任,咱们用得着求他们么?咱们本来就是饲养室,也可以产奶呀。”

听到赵满仓的话,吴华民狐疑地说道:

“咱们哪里来的奶牛?”

钢铁厂的饲养室也有母牛,但那都是黄牛,本身的产奶量就很少,还不够小牛犊吃的呢,怎么可能还能给人供应呢?

目前来说,国内产奶性能最好的是荷斯坦奶牛,但这是各大农场的心肝宝贝,全国也仅有两万头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