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留学预科51(1 / 1)

理想的大学,学费、生活费的保障,一个非常理想的兜底就业安排,进一步深造的可能性。

娜亚很难拒绝雷神公司提供的机会,唯一不是很有把握的地方就是这个四年的留学生活,去中国留学真的更有利于未来在IT行业的发展吗?娜亚不是很确定。不过这也不难,利用一个周末的闲暇时间,娜亚检索了国立树人大学毕业生在IT行业的分布情况,另她倍感意外的是,许多耳熟能详的IT业重量级人物都有在这所大学就学的经历,而且往往是本科阶段。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不用很费事就可以查到国立树人大学各大洲校友会的网站,北美校友会、欧洲校友会……,网站上经常有校友成就的介绍,校友会活动的介绍,甚至知名校友的介绍。很容易看出国际上各大IT企业的很多重要研发岗位都被该校校友把控。

娜亚开始明白比达尔告诉她的事情的确是有根据的,雷神公司为她安排的成才路径可能确有科学依据。娜亚开始觉得能在一个遥远的陌生国度生活几年可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至于说需要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娜亚倒也没有觉得会有多难。

娜亚将雷神公司的事情跟爸爸说了一下,虽然对于女儿远离家乡有点儿担心,但爸爸也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尤其是毕业后还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爸爸深知工作不好找,好工作更不好找。

一周后娜亚主动联系比达尔,表面她愿意接受比达尔提供的建议,加入雷神公司未来之星人才计划。比达尔随即约见娜亚和她的父亲,一周内,雷神公司与娜亚和她的监护人——父亲签署了正式法律文件,正如比达尔所说,雷神公司将帮助娜亚申请州立大学,并确保娜亚进入州立大学后参加联合办学项目一年后到中国留学,雷神公司将为娜亚提供全部学费、生活费,到中国留学后雷神公司还会提供一名在中国的联络人,帮助娜亚解决在中国遇到的任何问题。

一切都非常顺利,娜亚高中一毕业就接到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免除了面试,在雷神公司资助之外,州立大学还提供了一笔奖学金。娜亚的爸爸原本并没有存够娜亚姐弟的教育基金,对于娜亚上大学需要的学费、生活费一直有点担心,这下感觉好运降临日子突然就宽松了许多。

娜亚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中文的学习。

一个多月后,带着对大学的好奇和期盼,娜亚来到距自己所在城市两百余公里的州立大学,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

虽然有所准备,娜亚还是觉得中文的难道超出了自己的预期,这种学习只能通过与一同学习的同学的比较来建立自信,学了一段时间后当想尝试阅读中文书籍或者用中文写一段话总是备受打击。学习中文一个月后,一个周末娜亚和大学新认识的同学相约去唐人街实践一下自己的中文。

几人选择了一家中餐馆,进门就跑堂用中文打招呼,看起来跑堂似乎听懂了,也可能是领会了几个人在打招呼,跑堂热情的回了一句。

娜亚感觉这个跑堂的中国人应该是回复了一句打招呼的话,但过去的一个月的中文学习中,打招呼是最先学习的部分,各种打招呼的方式被反复的练习,每个人都觉得烂熟于心。几个人对用中文打招呼很有把握的人谁也没有听出来跑堂小哥说的是什么,甚至连小哥说的到底是不是中文都没有把握。

后面点菜的过程,几个人尽可能的把能用中文的地方用中文,中英夹杂的完成了任务。跑堂小哥竟然全然理解,每道菜都不需要重复表达。只是,上菜的时候,每道菜端到桌上,小哥都会大声说出菜名,几个人知道小哥是在说现在上的菜的名字,但几个人谁也没能听懂,小哥的发音无法跟几人脑中的中文有丝毫的匹配。

真是备受打击的一餐,吃完饭几人已经没有兴致再在唐人街继续逛下去,垂头丧气回了学校。正所谓来时跃跃欲试,去是灰头土脸。

周一课前,几人中已经有嘴快的把周末的囧况汇报给了中文教授,惹得教授在课前就笑岔了气。

那天以后娜亚才理解所谓中文是一个包括普通话、广东话、客家话、闽南话、温州话等很多种方言的复杂体系,这些所谓方言之间的差异,很多时候并不是类似英语有英式发音美式发音这种发音用词上稍有差异不影响理解与沟通。英语里粤语和普通话用两个完全不关联的单词来表示不是没有理由的。

这样复杂的体系当然另它的学习者畏惧,据说当年利玛窦为到中国传教,先在澳门学习中国人的语言,数年之功,自认为语言已无障碍,于是北上传教,结果发现还没出两广自己学的中文就不灵了。

好在娜亚他们只需要学好普通话就好,教授安慰几人一年后留学的城市在中国北方,大家普遍使用普通话,学会普通话生活学习就完全没有障碍,不需要担心。虽然海外中国人使用粤语、闽南话的比例很高但中国国内普通话使用者是绝对多数。

一群相当聪明的学生,加上很明确的学习目标——一年后到中国留学。很快,绝大多数学生都达成了学习目标,经过考试具备了去中国留学的条件。

返回